贝壳入药起什么作用?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贝壳入药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又西八十里,曰昆仑之丘,……其神状如人,赤色,右手持红蛇,左手持白蛇。” 晋代郭璞注:“此山多赤铜也,故神状如人而赤色也,手各持蛇,盖蛇神也;一云,二童子戏持蛇者。” 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诺皋记上》中载有:“南诏国,昔商周时封诸候,以青泥为界,封之辰州七姓蛮。其国多山,多犀象、珠宝、珊瑚、砗渠等物.....其药有红螺、大贝、海蛤、川柏、黄檗、郁金、木香、诃子。” 大贝即大扇贝,属海洋生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 《本草拾遗》中有:“大贝,又名冈本,出北海,形圆黑亮,壳坚厚。” 明代《本草纲目》卷四十四中:“大贝,又名冈本,北人称为海蛤。” 《本草便读》中记载:“大海蛤壳,咸能软坚,故治瘿瘤结气,痰饮积聚,胸膈满闷,饮食不进,瘰疬痰核,痈疽肿毒,皆痰涎壅塞,用之消导。又能入血破瘀,故产妇恶露不下,小儿惊风,喉痹舌肿,齿痛出血,皆可随证而通之。” 贝壳在古时用于医疗是很有根据的。
现代研究证明,贝壳含碳酸钙0.3%~1%,含镁0.8%~2.7%,含氧化物0.5%~4%,此外还有少量的氯、氢、碘等元素以及蛋白多糖。目前,从贝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壳聚糖及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并具有抗肿瘤、抗辐射、增强免疫力、抗菌消炎等重要作用[1-6],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医药新材料之一。贝壳作为天然药物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