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对应着什么颜色?

夏侯彤枫夏侯彤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对应的颜色没有固定答案,因为历史中关于五行的配色是有变化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色彩审美。 作为传统色彩观的继承者,我们更应该以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才能不陷入形而上的泥淖之中。

1.先秦——五色说 在先秦典籍中,常见“五色”的概念。《礼记·檀弓下》记载了这样的故事: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关于丧服的颜色事项,孔子的答复是:“夫丧,与其哀不足而饰,不如不饰;其文不足而饰,不如勿文。五色毋征,服丧三年,足以尽孝矣。”在孔子看来,葬礼不必太过繁杂,穿着素色的服装,三年守制就足以表达孝道了,不用再去刻意追求礼仪的繁文缛节。孔子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却如一声惊雷!

孔子的弟子曾参进一步阐述了“五色”的内涵:“君子不以所养人而贱下人。故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然则养志之道,莫大乎尊师。尊师则无论贵贱,皆可为师矣。是以圣人立教,教人以尊,而民益亲焉。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是人之情性,莫不自利其身。今君子反经而已,何则?以其可复之,必有明法,必严之,而后能入耳。”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的天性都是自利的,但君子有异于普通百姓的地方在于他们有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如果道德和法律不能奏效,那就以权力和金钱压迫他们遵守。这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

在孔子眼中,道德和法律同样是重要的工具。对于好色、好乐、好吃的人,可以通过惩罚的手段让他们闭嘴,但这种手段不是孔子推崇的。他更希望的是通过礼的熏陶让百姓自觉地停止这些“声色之欲”,回到礼乐的君子生活中去。

2.汉代——五时副色说 西汉末年,学者王莽试图通过修改制度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他所制定的种种制度大多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其中就包括五色配四时之说。他在给弟弟王兴的信中说道:我现在位高权重,你以前给我的忠告我基本都遵循,并以此教导孩子。如果你还在世的话该多好啊! 现在我根据《周礼》制订了各种典礼的服饰制度,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颜色,而在冬至和夏至分别用黄色的衣和黑色的衣,这符合阴阳家四季变化和阴阳交会的理论。至于衣裳的颜色,春天用青色,夏天用红色,秋天用白色,冬天用水黑色。(注:王莽设春秋二社,立春祭青帝,立夏祭赤帝,立秋祭白帝,立冬祭黑帝。)

除了王莽之外,西汉末年的大儒刘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五经要义》中说:“东方属木主生,其色青,故春季祭天,穿青色的衣服;西方属金主杀,其色白,故秋季祭月,穿白色的衣服。南方属火主长,其色赤,故夏季祭日,穿红色的衣服;北方属水主灭,其色黑,故冬季祭寒冰,穿黑色的衣服。”“春分”祭日,位于东南方的苍龙七宿开始升起,所以穿衣应该逐渐偏向青色;“秋分”祭月,位于西南方的白虎七宿开始上升,所以穿衣应该逐渐偏向白色;“冬至”祭天,位于西北方的玄武七宿开始下降,所以穿衣应该逐渐偏向黑色;“夏至”祭地,位于东北方的青龙七宿开始下降,所以穿衣应该逐渐偏红。

这种学说得到了东汉班固的推崇,他在《白虎通德论》中引用刘向的话说:“天子常居处正殿,前有朝日之坛,暮月之坛。东有青阳左个,西有昭阳右个。朝日之服,青玄色;夕月之服,白绛色。东方谓之青龙之前部,西方谓之白虎之后部。北谓之玄武,南方谓之朱鸟。各随其方色为服。”

3.唐代——五行配色图 唐太宗李世民对周易和儒家经典颇有研究,他整理了五经诸子的学说,写了《五代帝王赞道经》一书。书中总结了前人的意见,提出了五行配五方的理论:东方甲乙木,其色青,春月生,仁。南方丙丁火,其色赤,夏日长,礼。中央戊己土,其色黄,四时生,信。

西方庚辛金,其色白,秋月明,义。北方壬癸水,其色黑,冬月入,智。 又据宋代郑樵的《通志·六书序》记载:“唐初武德之初,有诸葛智者,上言:‘依五行色,配五方色,以应五时。’乃诏太史令傅奕撰次。”

在唐朝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五行配色体系。

龙史进龙史进优质答主

1、金——赤, 2、木——苍,3、水——黑,4、火——红5、土黄. 在周易六十四卦当中,每个卦象都有它的五行属性与色彩符号。 其中乾(天)和坤(地)两卦是天地之正五行,即天为阳,地为阴;上为天用五方,下为大地用四隅。其色分别是青蓝绿白色,而八卦中阴阳爻各半的震(雷)坎(水)艮(山)巽(风)离(火)兑(泽)坤(地)等八个卦的颜色则是分别有白、黑、灰、蓝、深蓝色等五种色调。 而其他的三十六个卦则是后天形成的六神八卦了,它们的五行归属及相应的色泽如下: 乾金——橙黄色 坤土——褐色 兑金——红色 艮土——青色 震木——绿色 离火——红色 巽木——浅蓝色 坎水——黑色 申金——米黄色 坤土——淡棕色 未土——淡土黄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