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五行属性是土吗?
首先,得弄清楚“五行”到底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观的朴素认识,即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发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包括草木、石头等,还有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现象,于是人们用五种简单的事物来描述和代表这些自然现象(五就是多义字,有第一、第二次的意思)。 五行的顺序是金木水火土,其中每个行都有其对应的颜色、方向、天干地支等,而它们的排列也有固定的顺序。其中: 金为白金,白色,西方; 木为青绿,东方; 水为黑色,北方; 火为红色,南方; 土为黄色,中央。
当然,这个五行并不是单一指某种具体物质或者现象,而是说具有某行的特性(比如土居中央,具有受载、生化万物的特性)。 后来古人发现金可以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就是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形成一个循环,于是在五行的后面加了一个“行”字,意思就是循环往复。所以,民间经常说的“五行”其实是指这五个过程,而不是特指某一特定的物体或者物质。
其次,再来说说沙子的五行属什么。 所谓沙子,顾名思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泥沙,也就是细小的石块。而在古书《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沙的土质分类法记载:“土、沙、泥日砥柱,出砂金。”这里的沙就是指含沙量少的土壤(现在的地质学研究已经证明砥柱属于湖泊沉积,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含有一定的沙子成分)。
由于中医在古代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又常常用到五行理论,因此在古代很多医书都涉及到对土质含沙量的分析,这对于指导农业耕种、建筑用料乃至中医用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黄土不损”的说法,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关于黄土的用途有60多种。 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医所说的五行的实际含义是酸碱度(PH值),即土壤呈酸性(PH7),或是呈中性(PH=7)。因为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宇宙,需要处于一个微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如果土壤偏碱性,人吃了这种土质里的作物很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而如果偏酸性,则会出现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