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在五行中属什么的?

宫月微宫月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云:容也,象人仰目而视之形。从口,从矢。,古仪字也

此段释为:“仪”字的本义是“容貌”、“体态”,“像人仰面观看的样子”就是人的形态和举止,引申出“法度”、“制度”等意义来;这个字由“口”“矢”构成,其中的“”是个古文“仪”字。 徐铉认为这个字形像人站在几前恭敬侍奉的样子,但许慎的注释则说是“仰视貌”。按现代语言讲,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的就是人们平时的姿态和举止。由此可以推知,这里的“立象尽意”是说把一个人的姿态举止用图像给描绘出来以便让人们学习掌握。这种解释与《周易·系辞下传》所说“圣人立象以尽情伪”的意思大致相近。 而“不象不谓”是指,如果不画一个人的形象,那么就不可能说出他的样子(或外貌)。如《礼记·曲礼上》所说的“凡言人,必称其长者”,就是指说话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描述对方的年龄、相貌、身份等情况,不能无中生有地胡乱吹嘘或造谣诽谤。

《周礼·春官·司服》云:“王之吉服,衮冕与衣、裳、舄皆绣玉为之,佩瑶璜,琚瑀皆玉,绶青白织组,以组为环四垂于剑珥而系焉……天子诸侯玄冕而行事,则素冕而即宫,君臣皆以素冕而见亲异国之客使。”郑玄注曰:“衮冕者,祭服之一品也。……冕而黻者,王之吉服也。……此王者服,故佩亦玉。”这就是说明作为天子的穿着打扮是有严格规定的,并且要佩带一定规格的玉来做装饰物。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就被称为“不象不谓”了。

“礼失而求诸野”(《孔丛子·论书》)。上古时代许多规范人们言行的礼仪制度都保留在民间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鲜活史料。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具体的礼仪制度已很难查考得清清楚楚,但是民间对这方面的一些做法还是能给我们提供不少可供参考的材料。 1945年于河南洛阳出土过一个名叫“三槐九棘”的玉璧(图3-278)[7]。当时有人将这块玉璧上的文字抄录成拓片,并加以考证解读,现转录如下:

左:右二行读:“丁亥十二月癸卯朔廿七日壬寅建。丙辰元年正月甲子晦除。”又两行小字:“二月辛酉朔甲戌日。三月庚午朔己丑日。四月辛亥朔戊申日。五月己未朔乙丑日。六月戊寅朔辛丑日。七月庚子朔癸巳日。八月戊寅朔戊申日。九月丁酉朔甲子日。十月丙寅朔庚午日。十一月庚寅朔己未日。十二月丁未朔癸亥日。” 此璧文大意为:“某年丁亥月二十三日的第二天是壬寅日,修建三槐九棘礼器。某年正月初一日,举行扫除三槐九棘礼器的仪式。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直至十一月,每月初一都有新日期补充。十二月的某一天,举行祭祀三槐九棘的典礼……” 这件器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珍贵材料,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件实物例证,说明了这件东西在当时确实存在过。

另外,在汉代画像石和汉砖以及宋代墓志铭等文献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记载。从这些资料来看,三槐九棘是当时很盛行的祭祀对象,其地位仅次于先代帝王,高于诸侯卿大夫甚至天子本人[8],足以见得这项礼仪制度在古代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不过它具体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现在已经无法弄清了。看来要想恢复这方面的历史原貌是不太可能了。 据史载,古代的诸侯公伯等大臣死后都要被安葬在他们的领地内,然后由他们的子孙在那里世代祭祀他们。如《史记.管晏列传》就有这样的记载:“(管仲)死,封墓受谥。”这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

岑子麟岑子麟优质答主

我是学中医的,现在在医院工作。 古人划分五行的依据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日、月、星、辰"分别属于四种属性,即“水火土金木”。

其中天在上为阳,地为阴;左为阴右为阳。东属木(春天)西属金(秋),南属火北属水。中间是土。

所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知道人的性格,身体情况。比如,一个人缺水,他的肾就不好,因为他缺水啊,他就喜欢去厕所啊(因为水是向下流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