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借贷款要利息吗?
“我要贷款5万元,不要利息。”近日,在安徽省灵璧县民政局门口,30多名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聚集在这里,他们想要通过申请政府扶贫贷,来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但当记者向工作人员核实是否要利息时,对方回复,按照政策规定要支付利息。
从全国看,金融扶贫政策在地方实施中,存在“有贷无信”“以贷销户”等问题。一些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没有得到应有的帮扶。一些确实最需要帮助的非贫困农村人口,反而获得了贷款。更有一些地方和银行工作人员,在扶贫工作中有虚假贷款、贷款被挤占挪用等现象。
“精准”是金融扶贫工作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央组织部、中央残联等5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指出未来3年,我国将扶持6000名左右的盲人培训创业,为盲人提供4.5万个以上岗位。扶持对象要精细甄选,精准帮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规范建立扶贫对象专项数据库,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医疗、民政、扶贫开发等专项扶贫工作有序实施。扩大农村信用贷款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农村个性化金融扶贫产品。对商业性质贷款采取多种形式,对扶贫项目贷款应满足最低收益要求。对公益慈善类组织,以捐赠的形式提供扶贫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但必须要让真贫困者得到切实扶贫,避免“拔苗助长”式“伪扶贫”,同时避免“精准”成为新“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