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覃璟婧覃璟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同文馆,由光绪帝于1898年7月2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颁布上谕成立。其目的是“以备朝廷施政,中外宣慰”和培养翻译人才并满足清廷举办洋务的需要,因此最初只设语言班,不颁授学位、不编列学额。

建馆之初,因无专款,经费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支,后划归翰林院,并拨赐翰林院侍读学士衔一位,以礼部主事李寿蓉管理一切事宜,并招募人员,于同年十月开始上课。 初建时的同文馆只有三堂九室,即译书之所曰养心殿,读书之所曰弘义堂,休息之馆曰安澜舫。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斋,每斋各置西国语言文字及地理历史等书籍。

学员来源主要是钦定选拔的满汉官员子弟以及外藩贡使之子弟,学习年限为三年,毕业后授予相应的官职,其中优秀者经特旨引见,可赏给举人出身,准予考进士。学员共分五等,第一等二十一人,按月发给银米;第二等十八人,月发给银米;第三等十二人,第四等四人,第五等二人,均无工资。从学员的来源看,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官僚子弟,极少数属于平民。如甘晋,他是甘肃巡抚甘仁杰的侄子,因平素喜好词章,被其兄送入同文馆学习。而杜威则是云南布政使杜瑞宝的侄孙,他虽然家世显赫,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却是其祖上的田地收入。不过,像他们这样家境殷实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学员的家中都不甚富裕。

由于费用昂贵,很多人家把孩子送进同文馆都带有某种投机性质,希望孩子在学习期间能得到高官的青睐,从此飞黄腾达。这些孩子进馆后都很努力学习,希望能早日得到皇帝的赏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中、英、法、德、俄语文对译的方式,同时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翻译技巧。学习内容除文字教材之外,尚有实物、地图、照片、仪器及各种标本。

到光绪十六年(1890),又增建天文台于圆明园之中,配备大型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天象和学习天文知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光绪二十年(1894),又先后建成理化学堂与汇文中学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