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钟怎么理解?
先放一张图表,在解释之前请允许我卖个关子。 这个图的纵轴是标准普尔500指数(SPX)的全年涨跌幅,横轴是按照季频调整的RMI值(RMI季度平均指标,由Ronnie Sircar发明的一个指标,在这里我把它简写成“季RMI”)。所谓的“投资时钟”就是根据各个阶段RMI数值的大小以及所处位置来预测未来股价走势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几种情况: 首先来看看当季RMI大于临界值的时候的情况:此时市场处在“过热”状态中,根据历史统计,这样情况下年度收益为负的概率高达78%; 再来看看当季RMI小于临界值的时候的情况:此时市场处在“滞涨”或者“衰退”阶段当中,根据历史统计,这种情况下年度收益为正的概率只有39%; 最后来看看当季RMI在临界值上下震荡的时候的情况:此时市场处于“常态”区间,根据历史统计,这种情况下的年收益率波动不大,大约为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投资时钟是一种狭义的投资时钟,只考虑了GDP与CPI的数据,而没有考虑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因此也常常被称为“宏观指标的钟摆模型”。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过热”“滞涨”“衰退”和“常态”均指的是广义上的经济状态,而不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时钟其实更像是一个筛选股票的“粗选器”而不是一个精确定位的“导航仪”。
那为什么还要费尽周折地给出这样一个模型呢?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后视镜来看股票的未来”,也就是说在市场上涨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投资策略很牛逼于是加大仓位做多,而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则认为自己之前的判断错了于是割肉止损或者减仓观望。而投资时钟恰恰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抛开当前的价格和走势,通过回顾过去的价格走势并利用相应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预测,从而给出一个中长期的买卖决策。
也许这样的预测未必能像计算器一样精确的计算出未来究竟会赚还是赔,但是至少能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一个新的人生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