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中甘是什么?
《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即是指这五种物质。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认为“五行”就是“五材”——“木、火、土、金、水——所生之物也”“是故五行者,有广博之德,载育群品。”这里把水火土视为三类事物,将金木归类为一类。
西晋时期的《五行大义》中认为,“木,活物也;火,炎上,活气也……土爰万物,非木不生,木郁而为土。金,沉下之水;水是生于金。”这里的金木和土被合为一类,而水火明显是另一类。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五行属性分类的最著名的观点之一。 可见,无论是“五材”还是“五行”说,金木都是相提并论的,而水火土也是并列的,因此古人说“金水相生”“木火通明”“土崩瓦解”“水火不容”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分类。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在战国末期到汉代初年,阴阳家将五行配属五脏,认为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同时,他们又以五时配五行及五脏,如春属木,心的位置,夏属火,脾的位置,长夏属土,肺的位置,秋属金,大肠的位置,冬属水,肾脏的位置。这样,四时与五行五脏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固定的位置对应了。
这种以五脏定五行的方法虽然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应四时”相互补充,但显然是用阴阳家的理论影响了《内经》的内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人,多采用这个模式来解释五脏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心属火,性热,主升,属于阳中之阳;肝属木,性寒,主降,属于阴中之阳;脾胃属土,其性温暖,升降浮沈不定,属于阴中之阴;肺属金,性凉,主降,属于阳中之阴;肾属水,性寒,主升,也属于阴中之阴。
肝心脾肺肾除了五行属性各有不同外,其它方面比如位置、结构、功能等都有相同之处,所以中医将它们统称为“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