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
我以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谈下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基金主要投两个方向,一是互联网消费,二是企业服务,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这个命题我认为可以从这两个领域里的项目说起。 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出国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出海收购,典型如阿里巴巴的UC优视和高德,百度的糯米;另一种是自建海外运营团队,开展本土化经营,如腾讯的QQ国际版、微博海外版等。
虽然两者都是出海,但前者属于本地业务跨境拓展,后者则属新增海外市场,两者对原有业务的增量贡献不同,且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面对的用户群不同所致。 对于做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客户群相对固定,因此国际化进程也主要以海外并购为主,比如我们的基金去年投了一家做CRM的国外企业,其客户群体主要为欧美客户,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该公司在美国设立了研发机构,同时在中国和印度设立了运营和服务团队,而其母公司则位于新加坡。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服务类型的网站都能顺利实现国际化,如果要做本土化的营销和推广,还需要考虑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属性,这点与做零售类电商网站有所不同(后文会有介绍)。 相比较而言,传统行业转型做互联网的业务,国际化的路径就比较单一了,因为这类企业的核心业务原本就在海外,如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业务、广联达的建筑材料业务,他们实施的是原网升级的策略,把中国作为总部,负责运营和管理,销售和产品研发。
而对于纯互联网业务公司,特别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由于他们的产品大多符合全球化特点,即具有语言通用性和操作便利性,因此国际化就显得容易许多,比如我们刚刚投资的滴滴快车和嘀嘀打车,他们计划在三年内进入海外10个国家,而另一家我们投资的手机地图应用畅途,则已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启动海外布局。
不过,也有部分互联网业务因为用户特性明显,需要做好本土化营销,因而需要根据具体国家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渠道和手段来进行推进,比如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投放广告。 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只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而这个“之”很有可能就是海外用户,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能够触达这些潜在的客户群体,并以此来引发用户的首次尝试和重复购买行为,而这就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