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入秋是哪天?
“入秋”是个汉语中的术语,指秋季的开始,与气象学上的入秋没有必然的关系(详见百度百科词条“入秋”);但立秋节气在多数年份的9月7日或8日,因此民间有“立秋节气在农历六月就有‘秋老虎’了”的说法。 2018年的立秋是在公历8月7号,农历六月十七,当天白天北京最高气温仍在35℃左右,傍晚起气温开始明显走低,夜间至次日清晨体感偏凉,因此从这一天起正式踏入秋天应该问题不大。 但到了8月8号就不同了,北京地区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天气——三伏中的末伏。在立秋节气开始的头一天下午,副热带高压突然增强,华北、黄淮等地气温迅速升高,北京更是出现了38℃的高温天气。由于此时处在末伏期间,按照中国的传统社会习俗,人们会在这时“贴秋膘”“食秋瓜”来弥补夏天食欲不好造成的损失并预防秋燥,而今年的“热末伏”打破了这些传统,着实让人难熬。
不过,“立秋节气”和“中伏”在日期上还是有重叠的,也就是说今年的立秋是在“中伏”里的第16天,所以即便过了立秋,高温闷热的日子仍然有很多。 那么,为什么立秋后的太阳依然这么“毒”呢?其实这跟立秋节气的含义有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可见立秋不仅意味着自然界阳气渐弱,也意味着万物成熟、收敛,人们要顺应这一变化,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同时注意调节情绪,防止伤仲夏之气。
中医学还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功能之一就是抵御外界邪气侵袭体内,而毛发的功能则是散发经气,保养皮肤。现在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我们应注意保护肺部功能,少吹空调,避免皮肤毛孔阻塞,使人体产生“热痱子”,不妨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让体内的积热消散出去。另外,还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品,如银耳、百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