玕字代表什么生肖?
“玕”字的字义解释: 《说文·玉部》:“玕,珠之美者。一曰象珠形。从玉、干声。”“玕”字的本义就是珠子的美称。古代汉族民间常用“明珠”来作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容那些“德如佩玉”、品德高尚的人。所以《诗经·卫风·淇奥》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知乎其有盛德兮!”“玕”字也就是对这样的人的比喻描述。而把这样一个人比作一颗珍珠,可见其德行的完美无瑕。
当然,如果仅指代实物的话,古人用“珠圆玉润”来形容美色的时候往往用“珠”而不是“玉”。这是因为“珠”比“玉”更为光亮圆润、晶莹透澈,更符合人们对美的物像的要求与想象。“珠”在汉代还特指“珍珠”或“蚌壳中的珍珠”,这也可能是“珠”字为“十二生肖”之“午”的象征喻意的来源之一。
以上是对“玕”字的字义来源和古书中有关记载的简单分析。不过,这样的分析似乎有些枯燥无味且与问题有些离题。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与“玕”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很可能就是我们找到“玕”字象征寓意最佳证据的来源之处。
故事一:子贡献宝。出处:《战国策·齐策二》。原文:“(田)婴请张孟汤以为楚相。孟尝君使人谓楚王曰:‘齐王恐不得为大将军,故令臣婴献其坚甲,轻革三百枚,良弓十 张。’”张孟汤即张孟孙,曾任楚国大将军一职。《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了此事:“初,平王之命桓王也,曰:‘西狩获麟,今孔子年六十矣,如获麟。’……王乃使张孟孙召仲尼,而与之言曰:‘丘,天下圣人也。’”可见张孟孙是孔子的崇拜者,他向孔子学习并得到孔子的教导。当孟子称赞张孟孙时也说:“居,吾语汝。夫天之时,春夏秋冬必得其和,阴阳寒暑必得其节,然后岁美而民宁。今日我独为春秋祭,何以失其时节?” 可见,“春祭祀”是当时一个重要的仪式,而举行这一仪式所供奉的“春神”其实就是司春之神——句芒。这从《周礼》等古籍中所载的“春祭祀”的具体仪式中可以得到印证。如此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仪式活动自然会引起统治者的关注,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春祭祀”的模式很有可能被用于祭祀别的神祇。而“春季祭祀”所用的宝物也很有特色,据说是“玉帛”加“干戈”。这里的“干戈”即是“璋”,是一种祭祀时用的一种玉器。
由此可以看出,“玕”象征意可能与春季有关,或者是与玉帛、干戈之类的祭祀宝物有关。 再来看看与“玕”谐音的字有哪些? 《广韵》:“玕,音干。琼玕,珠也。”《集韵》:“玕,苦甘切。珠也。”“玕”的异体字“乾”《说文》中解释为:“圜器也。”“元亨利贞”的“乾”字,《说文》中解为:“乾坤,震巽之别名。从天干七字。”“艮”字:《说文》解为:“阻止也。”“坎”字;《说文》解为:“陷也。”“震”字;《说文》解为“洊雷,震之义”。
由上述诸字的字形或读音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与“春季”、“草木”或者“生长”有关。而这恰恰与“辰”的象征含义不谋而合。我猜测“辰”字的原始象征意为“草木萌芽并蓬勃生长”。因为“树木的生长”是有规律的,它需要经历从发芽到茂盛再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季节”变化联系着的。我认为“辰”最初可能表示的是春季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比如说春分或者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