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盗泄如何理解?

滕之俊滕之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泻,即泻火。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木欲胜土,土湿木烂;水欲胜火,火炽水沸;金欲胜木,木虚金沉;土欲胜水,水逆土壅”。又云:“木郁发其火”“水激驶其火”“土实制其木”“木盛损其土”“气郁生发热”“热甚制水液”“火炎上而津布气行”。

此皆言五行相生之中,由于某一行过于亢奋或虚弱,导致其相生的另一行不能正常生发,进而导致某行的异常。 那么何为太过,何为不及呢? 《五运行大论》有言:“所谓太过者,气病者也……所谓不及者,血病者也……”故曰:“血气者,人之神气也,神气者,生化之本也(见《灵枢.脉度》)。”

所以,当某一行的之气过于旺盛,超过人体所能负荷的生理功能时,则会出现“太过”的现象;反之,某一行的之气不足,机体失于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则是“不及”的表现。 那么“不及”与“太过”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五运行大论》曰:“不及者,太阳之气弗彰,太阴之气弗布,阳明之气弗注,厥阴之气弗荣,少阴之气弗化,少阳之气弗收,阴阳之气俱伤,脏腑平薄,气血离经,津液周流,身常消瘦,筋急拘挛,寒热往来,趾寒足冷,大便溏泄,小便黄赤,诸病生于内,皆此为源。”

“太过者,阳极动风,阴虚生热,阳虚生寒,精亏生燥,气虚生累,血弱生劳,水满生病,火亢生灾,各随其所宜,百病从生。” 所以,无论“不及”还是“太过”都是会生病的。

池奕宁池奕宁优质答主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要靠元气的正常运行来维持,而元气运行的轨道就是十二经脉。如若人体气血出现不足,本脏之气不固,则会发生气的盗泄现象。

根据五行学说,任何一行,皆有生我者,又有我生者,还有克我者和我克者。如果我之气弱,则生我的母气也会受到连累,而克我的贼气会使我的气耗损更甚。因此,这里根据脏腑经脉之关系,用五行之盗泄来形象地比喻导致人体气血不足、虚损百病的四种形式。

母盗子气:如果子脏之气虚弱,本经之气不固,不能守者,则肾(水)之精气、血液会因母盗子气而耗损,这也就是肾阴虚证的形成根源。由于肾阴为各脏阴液之根源,万物之本,故五脏阴液皆不足而见全身性阴虚症。

子盗母气:母脏因所生之子脏有病,而行母盗子气,这种虚证,以脾脏的气虚最常见,称为脾胃气虚证。若久病不愈,则脾气渐渐枯竭,累及肺脏之气化不足,肺不能布散食物的精微,使大肠无精微之物下传而秘结,以致肺、大肠同见气虚之证。

所胜妄行:木行之气太过,克土太过,则土(脾胃)之气必不足,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乏源,必然导致全身性的气血不足,以及脾胃虚弱、水湿痰饮诸病。如若木行之气不足,不能制约土行之气,则土行之气必亢,中焦之气机逆乱上冲,而形成本虚标实之眩晕、呕吐之症。

五贼所劫:五贼也就是五行之气,木虚不能制土,而土(脾胃)贼乘木,中焦脾胃之湿浊之气上犯肝胆,以致肝胆之气不足,疏泄不利,出现胁痛、呕吐黄浊痰涎等病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