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业五行属什么?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某些物质遇到另一物质时,往往能使其发生性状改变;而有些物质相互接触也能产生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于是人们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许多相宜的谚语,如“千年木料,遇火就着”、“真金不怕火炼”、“酒越陈越香”等等,用以指导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还发现了金属与植物成分(主要是纤维)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性,并由此创造了利用这些作用的加工工艺,使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够生产出粗略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棉织物了,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已经能够用亚麻纤维纺成细纱,并用各种针法绣制出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的纺织品,同时出现了提花机,使织品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1]。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经能够熟练地控制桑蚕丝的光亮度和强度,并把它们织成质地细腻的绢和绫;到了南北朝,我国又发明创造出了丝织中的“花宫绣”,即在底线上压以花纹,使丝绸更富观赏性,这种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在钢铁冶炼工艺方面,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铁匠铺,使用了风箱、鼓风机等助燃设备,掌握了碳素冶炼技术,使生铁的质量得到提高。到秦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完整的冶金炉,可以使用烟囱和顶砖来控制燃烧,提高了炼铁的效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炼钢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灌钢法和拨钢法,从而使质量更好的合金钢得以量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