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五行属于什么?
灵五行其实是一个以“五行学说”为核心的神秘学派,其核心就是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及其变化组成的,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由这五类元素及其变化的组合所形成的。 当然,这个观点显然不是中国正统哲学的论点,而且也受到了现代科学极大的挑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已经证明人体并无先天携带的遗传信息,因此基因也无法传递先天属性),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道教理论的一部分。
在道教中,人的身体被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头脑、心和腹部,而其中又有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等具体器官,这些脏器又各自有其五行归属。比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属木、胃腑属土、大肠和小肠属金、膀胱和三焦属水…… 而运动与睡眠也被认为是维护机体运行的两个重要要素,所以被划归到五行当中,叫做“动静五行”,对应的则是“土”行。因为“土”有载物和培植的意思,故而运动时身体要像土壤一样,拥有提供养分和供植物生长的通透性,而睡眠时则像土壤一样沉稳安静。 至于另外四个要素,即情志、劳逸、环境、饮食,则属于“兼属五行”,对应的则是“木”行、“火”行、“金”行和“水”行。
虽然五脏各有所属的五行归位,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提到了“五劳”,也就是五脏气虚导致的劳累,这显然是指长期不良的生活作息方式让五脏之气相互劳损,从而出现了功能下降的情况。 再如饮食,《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五脏诸阳,食气人胃,散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而各得其所,勿使偏倾。”也就是说,食物进入胃肠后,各种营养会在脏腑气的作用下,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肠胃消化功能出了问题,那么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就无法被很好地消化吸收,这就是“土不生金”,意味着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