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蒙娜丽莎和潘多拉?

任毅省任毅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内容:在蒙娜丽莎的笑中,你有什么感觉?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3幅,其中最有名的是巴黎卢浮宫中的收藏品。画作呈现着一个微笑的女性脸部特写。作者利用光与影创造了完美的视觉形象。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艺术界的范畴,引起许多人的思考和兴趣。

在西方,《蒙娜丽莎》几乎成了“智慧”和“美德”的代名词。而这幅画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也是因为创造了“特殊的和谐与完美”。它既非完美无缺,也非全然符合现实,但就其所表现的人的神韵来说,则无疑是超绝的。达·芬奇利用光与影,塑造了蒙娜丽莎亲切甜美却又神秘忧郁的形象。我们面对这张脸庞,所感觉到的微笑,除了发自内心的愉悦之外,是否还带着几分矜持、几分疑惑?在这幅并不巨大的画像中,达芬奇通过对人物细致深入的分析,通过光与影的映衬、反差,将女性的柔美、女性的神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对于《蒙娜丽莎》的研究,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蒙娜丽莎学”。很多专家对《蒙娜丽莎》的修复工作表示担忧,他们担心把《蒙娜丽莎》从墙上半摘下来,再次展示在公众面前会使她“折寿”。卢浮宫技术部门决定暂时不对《蒙娜丽莎》进行大范围的修复,而是通过“热成像”技术对画面局部受损的部位进行“降温”处理。

有报道说,今年8月,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将举办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展览。但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宣称,为了保证安全,参观者看到的《蒙娜丽莎》将会是由计算机合成的“复制品”。因为达·芬奇的原作《蒙娜丽莎》正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接受修复,至少要到2017年才能重见天日。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发言人称,卢浮宫内的《蒙娜丽莎》仍完好无缺,不会因为要展示美国版《蒙娜丽莎》而替换、修缮现有的藏品。

潘多拉不是魔盒——解读《潘多拉》

说起《潘多拉》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会联想到的就是拥有很多神奇的宝物的箱子。可是在这部国际大片里,这个神秘而极具诱惑力的箱子却是一个“陷阱”。

在2008年由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潘多拉》中,帕克为了征服比瑞吉亚,制造了一种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神奇的箱子,并将其献给了比瑞吉亚国王。箱子被命名为潘多拉(Pandora)。由于惹恼了众神,于是潘多拉成为了人类所有的疾病和灾难的根源。在向国王展示箱子的那刻,帕克还设置了这样的密码:除非能同时拥有智慧和同情心,否则潘多拉永远不会被开启。智慧让众神之女海伦获得了打开潘多拉的机会,但她却被潘多拉美丽的身影吸引了,将打开潘多拉的责任交给了赫尔墨斯,而这位精灵却把开启潘多拉的任务转交给人类。

这样一个“拥有神奇宝物”的箱子,原本会带来幸福和光明,最终却成了人类灾难的根源。它让人类拥有了一丝不挂的隐私和无穷的幸福,却也将人类的孤独、痛苦和死亡一齐带给这个世界。

为什么将这样一件对人类很有意义的宝物取名叫潘多拉?潘多拉是希腊语“包有神奇宝物的箱子”的意思。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它是赫西奥德诗中所说的宙斯用来释放众魔的神物。二是这个神话中的女主角本身就叫潘多拉(Pandora),意为拥有神奇宝物的人。

对于第二种说法,其实笔者认为也是不太准确的。因为按照希腊神话,诸神给赫西奥德这个诗中的潘多拉,赋予了很多神奇的本领。如她刚刚诞生之时,双手就捧出了光明和黑暗,眼睛一来就诞生了睡梦,智慧之泉从她脚底喷出,还赐给了世间男女爱的技巧。这些,都与拥有“箱子”的神话女子没什么关系。

潘多拉的盒子——中文译名的困境

潘多拉这个文化符号,如今已经被全球很多文化所接受。关于他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关于他的实验、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汗牛充栋。笔者还见到过直接用图片替代文字的创意设计。关于它的译名,也至少有4个:

1,Pancake(英);2,Pandora(原);3,Pan dea(法);4,Pantagruel(德)。

很显然,这些译名都有很强的文化特征。如果非要从这4个中选一个的话,笔者认为“潘多拉”这个译名尽管不能完全反映出这个文化符号的意义和本质,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个商标或者商品名来接受的话,这个译名还是可以用的。

如果非要找一个最理想的译名的话,笔者认为最好是用原词Pandora直接音译。或者找一个非人文词汇重新命名。因为,以中文的逻辑思维,能够对应上Pantagruel这个德文名字的词汇或概念,恐怕不太简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