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五行属什么关系?
周易中并没有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汉代儒家根据《黄帝内经》中“土生金”、“木生火”、“水生木”等文字描述而归纳出来的。 《周礼·夏官·大司马》载:“戎右掌三军之禁,以戒五阵之严。一曰火阵,二曰方阵,三曰水阵,四曰风阵,五曰雷阵。”孙诒让疏:“故五行皆具此五状,故分五阵;每阵各主一方,故曰‘戒五阵’也。”
古人根据作战时的阵形划分军队,其中火、水、风、雷、土是五种不同的阵型,这种划分的依据被现代学者称为五行相分法。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可以推论出另一种布阵形式——圆阵。王宏斌在《中国兵法》中认为,如果将火、土、风、雷、水五个字分别加到左边、右侧、前面、后面和中间,就组成了一个环形。 从时间上来看,五行应当是先有五方,再有五行。
同时代的《管子·四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草木厥阴者,其树丛生,至于阳,而不至于深;厥阳者,其树散叶,至于阴,而不至于茂。……土实而生万物,精实而为神明。水火之际,故有雷霆之门。”文中提到了土、阴阳(这里指太阳)和雷霆,但没有出现水、火、风的字眼,说明这些元素还没有完全具备五行特性的存在。
而在《礼记·月令》中则出现了“焚柴于坛,祭青帝灵威仰。”“乃命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的语句。其中的“风师”和“雨师”是后来加入祭祀系统的两个神名,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了风和雨这两个概念。如果风或雨有任何一方缺失,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由此也可以推断,五行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足够的宗教虔诚来支撑如此繁复的祭祀系统。 周易中虽然出现过“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离丽重明,玄精洞章”之类的句子,但是却没有固定反映“水木火土金”的五行概念。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开始用“金木水火土”代表五脏,道家开始用“水阴木火土金”代表八卦方位和五时配五行,才最终确定了五行属性。 以上只是个人对于五行来源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对,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