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哪里来的?

管圣势管圣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先声明一下,我是学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我接触中医后了解到的一个知识体系,我本人并没有深入了解研究过这个理论(毕竟不是专业的)所以只能将我知道的一些简单的关于五行的知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不懂或误解,希望大家谅解! 五行,在中医里面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脏腑”“经络”等章节的重要起源。

《黄帝内经》中提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法于阴阳”就是说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进行日常生活,“食饮有节”是指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来合理的饮食,“起居有常”也是指要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作息。如果做到了这些,那疾病也就不会产生了。

而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宇宙自然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其中包含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经络等等具有生命活动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也是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产生出千变万化的症状。古人发现人是有生命的机器,而天地自然也犹如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个部分也是互相影响作用的。

他们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要像万物一样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才能达到健康状态。在人体的元素中,中医重点分析了阴阳、脏腑两个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人体内阴阳是相对平衡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百病滋生。而五脏即是阴阳的居舍,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肝属木,为阳中之阴;脾属土,为太阴之中;肺属金,为少阴之首;肾属水,为太阳之末。五脏既是阴阳五行的所在,又是气血津液、经络穴位的存在之处(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的概念,并不是现代解剖学的器官概念)

当人体出现阴阳不平衡或是出现五行之间的生克紊乱时,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治疗也是如此,只有恢复脏腑功能,阴阳平衡,病人才可重获健康。 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论述,但其中包含了中医治病救人的深刻哲理——平衡阴阳,治病求本。

须冰还须冰还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有的宇宙观,是中国独有的理念。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五个方面或五种元素。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断运动变化,维系着世界的平衡发展。五行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系统理论的形成是在《洪范篇》。西汉以后,随着方士之说的兴起,五行被纳入天人感应的体系,成为神学宇宙观的组成部分。随着理学的盛行,五行继续保留下来,成为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体系。从原始的五材说,到与阴阳合流,历经一千数百年,到东汉时期才真正形成一种独立的宇宙观。五行说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思潮,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五行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或称为“行”)相生相克,在不断地轮回运动变化中而形成的。五行思想中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已经渗透到中国诸多的学术领域,如历法、算术、医学、建筑、堪舆等等,都是在这种哲学指导下形成的。西方人通常把中国的五行(wood,fire,earth,money,water)与希腊的四元素(earth,air,watere,fire)相比,其实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这四种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基本元素。

而中国的五行不是基本元素,而是种作用。木,对应于东方,春生的季节,具有生长发育的属性;火,对应于南方,炎夏的季节,具有温热向上的属性;土,对应于中央,四季之间的过渡时期,具有长养稼穑的属性;金,对应于西方,秋收的季节,具有肃杀清洁的属性;水,对应于北方,严冬的季节,具有寒冷滋润的属性。由于木(即植物,这是古语中本有的本来含义)靠水而生长,而植物生长又靠阳光之火,所以水生木,木生火。又由于火能熔金,而金属器具又是植树的工具,所以火生土,土生金。由于金属会投入河海而为水,而金又能克伐木,所以金生水,水克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形象来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