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演员何必?
从字面上理解,双簧就是两段(张)簧片的意思,其实,两根簧片是构成一个人的口鼻部位。演员以自己张合的嘴和鼻翼的翕动做为另一人的口型嘴皮功夫,同时将另一个自己不能出声的人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通过有声者的表演,把无声无息的另一人“活”起来。双簧也叫两簧,一般有两个人表演。其中一个人嘴里说笑话,这叫作“前簧”(也称“上嘴”);前簧的背后是“后簧”(也称“下嘴”),后簧假装在干别的事儿或不言语,实际要为前簧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表演双簧时,后簧用两手做出各种形象来模拟人物,动作要生动逼真,犹如木偶戏中操作木偶的动作。两人说的笑话多用“包袱”,语言和表情动作相配合。双簧有说有笑,引人发笑。相传双簧是明、清时的宫廷小戏,清朝末年流入民间。
双簧是一种表演难度非常大的曲艺形式,对于“前嘴”和“后嘴”演员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两人如同双胞胎一般,说的一字不差,做的一个动作,一招一式,如同一人一般。表演时,两位演员常穿满清服装,前嘴着的服装颜色,多为杏黄或朱红色,后嘴着的服装多为紫色或墨绿色,以示前、后嘴有明显的色彩区分。后嘴稍低矮,以示前嘴被后嘴举起,更像“木偶”操纵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