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马拉松体育老师?

益婧栀益婧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日,一张“北京一男子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猝死”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上,在一片草地上,有一具遗体,盖着黑色棉布。工作人员正在收拾遗容,一位妻子泣不成声。据知情人士透露,死者名叫闫龙,今年39岁,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这次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是他每年必跑的。虽然闫龙老师不是什么名人,但是也是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他的遭遇令很多人唏嘘,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生活拼搏,甚至为生活致死奋战却无声无息,这种现实比任何电视剧都来得更有冲击力。

11月18日,2017北京马拉松比赛正在进行,在赛程进行到28公里时,一名男子在马拉松工作车里摔倒,经抢救无效,宣告身亡。事故造成悲剧的当事人到底做什么工作,家乡何在,亲属是否在旁等基本信息尚不清楚。

按照北京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此前公示的要求,参加北京马拉松的选手“必须通过官方网站报名”,且“必须亲身参加比赛,不得找人替代”。但据媒体报道,这个悲剧的男子是经过“关系”搞到的“内部名额”。所谓“内部名额”其实就是北京本地赞助企业提供的福利,不在公开报名范围内。于是该男子的“特殊福利”变成了一家人不得安宁的悲剧。

“马拉松热”是一个怪现象。

在北京,哪怕是业余选手,去报个名可不是个小数字。参加一场全马(全程马拉松),报名费就要将近300元,更何况还有住宿、交通和饮食的开销。对于像闫龙这样的普通百姓而言,“花钱花时间,还不是为自己,为一个牌子折腾”,着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再者,马拉松赛事背后是一场利益的狂欢。跑步运动被异化成了跑马运动。各种马拉松赛事一拥而上,只要花钱赞助一块牌子,办赛单位就得认这个投资。于是为了吸引赞助商,比赛规模膨胀,比赛距离从半程马拉松(21公里)一路膨胀到半马(11公里)……“五马”(10公里、半程马拉松、健身房健身跑、春季越野跑、冬季越野跑)齐跑,跑完一个接着一个。

由于运动员“职业选手”和“非职业选手”的参赛比例几乎相同(即所谓的“半职业化”),专业跑马者和业余跑马者的水平差别不大。业余跑马者的水平又参差不齐,有身体欠佳的,有过度训练的,有不适当冒险的……他们参赛,除了个别真正的运动爱好者以外,大多都想获奖,就算不得奖,也希望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这种“背水一战”的斗志使得整个比赛充满悬念,刺激参赛者和观众的心理。但无论“专业选手”、“业余高手”、“业余普通人”,还是“牛散”,往往是对比赛线路、参赛实力、自己的潜力估算不足。以勉强维持体能,拼到筋疲力尽,结果是在终点线前“撞墙”。

有业内人士感叹:以国人为对象,不顾国人实际,搞体育强国的“马拉松运动”必然不能持久和成功。

“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许多人对马拉松运动的真实态度。2012年伦敦马拉松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每年参加马拉松的人数有30万人,但退赛的人数占44.5%。由于参赛人数过多,德国柏林马拉松赛甚至会拒绝近一年来完成过半程马拉松或对马拉松运动无经验的新选手报名。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镇长跑俱乐部秘书长索尔·皮尔逊多年马拉松跑龄,他对这种“疯狂运动”的反思是——人们在为争夺金牌进行“死亡赛跑”时,应清醒地问问自己:“这值得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