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宝宝眼睛散光?
三个月的宝宝散光是正常的,并不是所谓的病理现象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是立体动物,我们眼中的世界不是像数码相机拍摄的平面照片,而是有远近纵深感的3D世界。要理解这个原理,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屈光系统和调节系统(或称睫状肌)。
我们的眼球是一个中空的球体,前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称为角膜;后极部的角膜和眼球后部组织的密度高于前极部;中间有一个空腔,由前向后逐渐变窄,直到最后形成锥状的视网膜。这就是整个眼球的屈光系统。
当我们看见一个远处的物体时,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而这个过程其实和照相机在成像过程中相似,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就像照相机中的胶卷,只不过这个“胶卷”无法更换而已。
由于人的眼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这个屈光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就造成了人们不同情况的视功能不全。根据是否能自动调整矫正,可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眼球的某种结构发生病变,不能自我修复,也无法通过大脑的控制进行调节,这种视功能不全叫做永久性视功能不全;其中又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2、如果是因神经支配障碍、肌肉功能障碍等造成的视功能不全,可以通过大脑的控制来调节,这种视功能不全叫做可逆性视功能不全。 以上两种分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很难区分属于哪一类。对于新生儿而言,绝大多数都是先天性视功能不全。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新生婴儿双眼有高度远视储备,一般不超过+4.00DS;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屈光状态会慢慢趋于正视眼,如果到6岁还不及+2.00DS,则视为异常。
由于人眼中结构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同一个年龄的孩子,其眼睛的屈光状态可能各不相同,所以并不能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判断标准,而应该以度数作为评判依据。 对于孩子来说,即使检查出眼睛有散光,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生理性的,无需任何治疗。父母不必过于担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常凑得很近,那就需要引起警惕了,这可能是视力不良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