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什么时候融资?

查泽良查泽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1988年进入寿险领域开始,到2004年才推出首个理财产品——金瑞人生;然后一直到2007年才推出首款万能险产品——万能险A(PWIA); 再然后到了2010年才推出首款投连险产品——赢越人生。 大家可以看看这是多么保守的产品策略!跟国外那些动不动就搞出几百款产品的公司简直没法比…… 中国人的保单为什么这样少?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保监会不允许保险公司大规模开发新保单(尤其是长期保险),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市场占有率才能维持经营。 所以你看,直到2013年的时候,平安的保单件数增长仍然没有翻番,而代理人更是只有区区130万而已。

相比之下,国寿2013年的保单件数已经超过了5亿件,代理人队伍达到了160多万。 更糟糕的是,由于中国人买保险的时间晚,所以平均每个消费者的保单数量和金额都要远超外国人。这直接导致了保险公司费用率的升高和利润空间的挤压。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近两年银保监会开始鼓励保险公司销售长线产品了。比如允许保险公司将客户投保时实际年龄与合同订立时实际年龄之差计入费用率,并允许将退保率作为衡量保费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等等。 但是这些政策对平安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平安一直就是以个险渠道为主,并且通过不断的增员来扩大代理人数量的,这一点跟国寿不一样。所以,如果我们要批评平安,应该批评它太保守了,而不是相反。

当然啦,如果我们看的是上市公司的报表的话,情况就有点不同了。因为上市公司往往需要为股价考虑,而频繁推出新产品难免会产生新业务亏损,影响短期业绩。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虽然平安的新单保费收入逐年攀升,但是新业务价值却波动很大。

2、我们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哪些是经常性项目,哪些是一过性项目。 什么是经常性项目呢?就是那些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遍的项目,比如第一期的费用、第一个月的利息等,这类项目容易形成企业稳定的现金流。 而什么是一过性项目呢?其实就是一次性收到的钱,或者一次性花出去的钱,这类项目虽然也会列在财务报表里,但它并不会形成企业的长期现金流。

很多人评价企业都喜欢用“净利润”这个指标,但实际上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这个“净利润”。这个“净利润”只不过是在核算上符合会计准则罢了。企业经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也并不是这个“净利润”,而是经过调整后的股东权益回报率(ROE)。 所以,判断一家企业的经营是否健康,更重要的不是看它的盈利状况如何,而是看它的盈利能力是否强大且可持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