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部因素如何面对?
谢邀! 外部环境,是个大命题啊…如果只让俺说一句话,那就是—— 中国要强,周边就得弱!(或曰:卧槽!好精辟!) 如果给俺十分钟,那就讲讲为啥是这句—— “国虽大,好战必亡”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但凡强国,必有强兵。但凡强兵,必有虎狼之师。
秦有巨秦铁骑,扫平六合;汉有猛士如云,横扫匈奴;唐有精兵百万,雄霸天下;明有火器传神,威震八方…… 靠的啥?不就是拳头硬嘛! 但凡穷国,必有软蛋。但凡软蛋,必有任人宰割。 元朝有强大蒙古铁骑,但依然有外敌入侵时望风而降的腐儒;清朝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但还是有一刀砍不出血的太监。 凭的啥?不就是脸皮薄嘛!
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陆军和火箭军,但周边的邻居却有了核武器,还有比咱们更早实现强军目标的航母在眼前晃悠。 这时候,要“师法”秦始皇,还是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当然是秦始皇啦! 一统河山的同时,把六国弱鸡收拾了,把燕赵悲歌扫进炉冶。然后,再干他一票! 这就是中国的宿命。要想富,先撸平邻国。
至于怎么撸,俺们领导已经讲得很好了。 就是撸起来有点疼… (注1:本文不用任何史料,纯属虚构;文中所引诗词,皆与强国无关,请无视。)
要理性面对中美关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进入相持阶段,竞争加剧,对抗凸显,合作减少,摩擦增多,分歧难以弥合,这是中国外部环境恶化的首因。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对中国战略围堵和全面打压还没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目前还处于战略准备和谋划阶段,远未形成一触即发之势。美国需要中国在气候变化、伊朗核、朝鲜半岛和平等全球和区域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和负责任的作用。中美关系不会全面爆发贸易战和全面的“新冷战”,双方仍将保持“斗而不破”“时战时和”的战略态势。同时,美国战略围堵还没有形成“美日欧印澳”真正五方一体,欧洲、日本和印度在联合打压中国的力度和速度上,与美国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市场问题上与美国存在矛盾。因此,对中国而言,虽然面临严峻复杂的中美关系,仍然存在化解和转圜的空间,中国应有条不紊地保持战略自信和理性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美国的打压战略所裹挟和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来打破美国的封锁圈和遏制链,为国内经济复苏和行稳致远拓展和平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要重视中美关系外溢的“次生灾害”。美国在对中贸易战中拉拢少数“五眼联盟”国家对中国高科技“围堵、断链、脱钩”的同时,也把“战火烧”到第三方国家。美国对盟友“拉一杠一”的“分裂术”,不仅没有把第三方拉进美国的反华联盟,反而激化了美国与第三方的矛盾。在此次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对企业的调查中,多数美国企业都不愿意被卷入中美贸易战,因为贸易战不仅没有给美国在华企业带来哪怕“喝汤”的机遇,反而连“吃肉”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企业无法利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枢纽地位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迫在全球市场中与自己在中国的生产工厂、销售门店等“对手”展开竞争。
第三,“逆全球化”思潮暂时难以遏制。逆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自身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在发展到特定阶段的衍生物。以美国为首的传统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资本在全球的无序扩张和分配不公正等问题,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矛盾”空前激发,也使发达国家内部利益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发达国家内部“穷人与富人”的“贫富分化”问题突出。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内部分化与贫富差距问题突出,出现了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孤立主义、反移民和逆全球化等思潮的沉渣泛起。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器,也成为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的转化器,催生出更多贸易保护、市场割裂和投资障碍等。这些都将导致全球经贸关系和产业链供应链更加“本地化”“区域化”和“政治化”。
第四,中美战略竞争将逐步从贸易战、科技战向数字货币战、5G战和数字技术战方向扩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百年大变局的加速器,中美战略博弈从“贸易战”“科技战”逐步向数字货币竞争、5G战和数字技术战方向转化。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拜登为了赢得美国选民和资本的支持,采取更为激进的反华和对华遏制战略。拜登上台后,将继承和延续特朗普政府战略遏制中国的政策,只是换了一种更具欺骗性、更具有操作性和制度建设性的模式,在对华继续强硬的同时,会将遏制中国纳入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之中。因此,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将把数字货币、5G等作为对华遏制的重要抓手,中美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和博弈将趋于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