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铅笔有什么?
“上海牌”铅芯是新中国第一支国产铅笔,它标志着中国制笔业正式起步; “上海牌”彩墨是新中国第一瓶国产彩色墨水; “上海牌”圆珠笔芯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只自主研发的圆珠笔芯,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上海牌”中性笔芯则是我国目前生产的第一支笔芯,它的诞生实现了我国中性笔生产的零的突破! 这些“第一”记载着中国的工业发展变迁,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与崛起!
1958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国家决定赠送给社会主义大家庭——越南一支象征友谊的特大型“上海牌”自来水笔作为大礼。然而,送笔容易,写起来顺畅的笔尖却难找。最后,从上海调去了30位技师、40台加工设备,才赶制出这支笔。而当时,上海总共也就40台这样的加工设备。 由于技术过硬,质量可靠,“上海牌”笔墨畅销国内并出口海外,成为外交礼宾中“国礼”的一部分。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制笔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设备时,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其中,澳大利亚进口的黄砂用于制造铅笔芯,比利时进口的石墨用于制造墨水,美国进口的白炭黑色素用于制造毛笔。随着技术的革新,上海开始陆续打破外国在中低端制笔行业的垄断,一些“洋品牌”逐渐淡出市场。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制造业受到冲击。再加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制笔企业选择退出市场或转行。不过,也有企业努力寻求转型和突破。例如,上海制笔五厂推出“一得阁”系列书画颜料,拓展艺术领域;上海制笔四厂研发的无铅无毒的圆珠笔芯,通过技术改良解决了“污染”问题;上海制笔三厂则尝试在笔芯中加入中草药,制造“绿色”产品…… 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牌的打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无疑会给这个老牌制造业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