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市有什么旅游景点?
1.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14年7月8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核与公示,被评为“中国十大名人故居”。[6] 该馆始建于1963年,199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评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2016年12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
2.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是江苏省目前现存的唯一一处较为完整的古代府级官衙建筑群,有“江北第一官署”之称。位于淮安市清河路中段。前瞰洪泽湖,背靠秦淮河。北临淮阴师范学院,南接古黄河,东邻淮海东路,西望清江浦。
淮安府署自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建城至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淮安升为直隶州止,历经六百多年。其间曾有10位朝廷重臣出任淮安知府或漕运总督等要职。 淮安府署南北长约155米,东西宽约116米,占地面积约为1835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有序,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各部分具有明确的用途和功能。府署主要由山门、仪门、照壁、大堂、二堂及三堂等主体建筑以及西花园组成。在主要建筑之间还分布着东西耳房、东西花厅、退餐房、值房等辅助性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少数为卷棚顶的硬山顶建筑。
现府署内除正门外其余各门均为后人对原建筑进行改建时所增建。府署大堂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所建,是府署的核心建筑,是知府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处理政务的场所。大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五架抬梁前面带前廊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大堂内部梁架采用一斗三升式,前后金柱上部均用斜撑加固,以增强大堂的整体稳固性和耐久性。 大堂外两侧分别有一通石鼓,鼓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图案,鼓下则雕有大象或狮子的造型。
大堂内前檐正中悬挂一副对联,联语为: “四知范千秋留正气;三顾情三复感英雄 ”此系当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应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之请而书。这幅对联既是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扬同时也表明淮安人学习其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 在大堂的两侧分别建有东西花厅,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东西对称。 3.清江大闸 江苏清河口闸坝工程位于京杭运河清江浦段的入江口处,距淮安市区3公里。它是以航运为主兼顾灌溉、排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枢纽工程。
清河口位于淮河下游出海口南侧,是连接苏北灌排总干与淮河的主通道口。上游通过支渠、斗渠与灌溉河道相通,灌溉面积20多万亩(其中淮北盐场灌溉面积19万亩)。下游有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入江口门——高港,并与长江联系形成干支调度格局。
清口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实测最大流量为3090立方米/秒。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千年一遇。该系统自1998年建成试运行以来,发挥了显著的效益,每年可为苏北地区新增灌溉供水量3亿立方米,改善里下河地区排涝条件,提高淮安市区防汛能力。 4.吴公祠 楚州吴公祠又名文昌宫,座落在淮安区东门大街东侧,是祀奉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庙宇。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原在淮安城西门外,称文昌宫,明嘉靖三十一年移建于淮城今址。因纪念西汉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而得名。
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好读书击剑,父母早丧,家贫无依,遂随友人西去长安,游历各地,然终不得志而归家。但他仍不以为意。后因梁孝王薨逝,遂又南下游楚地。一日,相如对主人邯郸人毛公与隐士薛孟两人说:吾虽未能与燕后俱骑,独与子俱适,奈何!于是二人佯醉而去,相如乃乘间而往,脱袖捧酒而献寿,人起,皆贺其善歌善舞也。主人大喜曰:“今日客益佳!”相如于是为宾客尽欢而罢。
从此声名大振。后来,汉武帝即位,闻之其名,召之为郎,拜为中大夫。不久他又因病免官回乡,家居茂陵。元狩五年病殁家中。武帝听闻此事甚感悲痛,诏令用侯爵礼安葬于成都。故后世多称其为“司马相如”。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次子鲁恭王刘余曾到墓上祭祀并为其修筑祠园。 晋代,因战乱连年不断,加之水旱灾患频繁,祠园逐渐废弃。
隋朝开皇十八年,相如后人于淮阴城南置相如书院讲学教授生徒。大业初年,又迁至淮阴城东。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封其为“昌黎公”,并亲撰碑铭。
5.周恩来纪念馆 1994年4月建成开馆,占地300余亩,由主馆区、荷花广场、瞻仰大道、水榭长廊等组成。主馆区包括瞻仰大厅、纪念广场、寄思林等。瞻仰大厅内安放着周恩来同志的坐像,坐像是依照周恩来同志在晚年最后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坐像高5.2米,基座高3.3米,整体高达8.5米。四周墙壁上是表现周恩来一生革命活动、丰功伟绩的花岗岩浮雕。 主馆区四周环水,构成了一座优美的水上园林。主馆区的中心位置是占地3万平方米的荷花广场,广场四周种植荷花,每到夏季荷香四溢。广场的正前方就是庄严雄伟的主题建筑-瞻仰大厅。 每逢周一上午八点到十点,都会有武警战士在这里进行升旗仪式。
6.河下古镇 清河县位于淮阴区境内。相传春秋时期,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