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中学在哪?

候敏芙候敏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1981届中清班的,虽然我的同学大部分不知道这个班的存在(这个班没有编学号,直接以“中清班”命名) ,但“中清班"这个名称实际上还是存在的! 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中清班的同学们还记着这个集体,这个班的名称就一直存在,它和清明无关! 我们这一群60后的孩子,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之后,能读上大学真是太不容易了!当时整个国家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学生是作为干部培养的,是要由国家分配工作的,所以大学的招生比例非常低(据说只有3%)。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为知识匮乏,所以我们格外珍惜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时间; 因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所有的课本都是新的(我们上高中时使用的语文数学课本都是1975年版的,英语课本是1964年版),所以我们特别认真,特别刻苦,生怕漏掉每一个知识点…… 我们的班主任李光耀老师(后来担任学校副校长)对学习好的同学采取的方法不是奖励,而是罚抄课文,对中清班的要求尤其严格,因为他清楚记得我们在入学考试中那些低分的科目,所以他常常让这些科目考得不太好的同学把错题抄20遍、30遍甚至更多。

除了课堂学习,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提问也会拓展我们知识的深度与宽度。我记得最清楚的化学老师赵宗复总是让我们做大量的习题,做完后他进行一一批改,每道题做得对的题目他会打一个对号,错的题目他会用红笔注明,并且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当时我们住宿的条件非常差,6个人一间宿舍,每个宿舍都没有洗手间,洗澡要去公共浴室。由于条件艰苦,所有同学都以能为国家贡献力量而感到光荣,觉得住在那样简陋的宿舍里算不了什么。 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我们每天仍然乐此不疲地泡在图书馆里看名著,看世界文学,看哲学类书籍或文学作品。

在我们中清班,没有闲言碎语,没有八卦花边新闻,只有书本知识,仿佛就是一所高三补习班,但我们却以能在那样的班级而倍感荣耀! 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想,也无法体会从贫困中走出来的那一代人的奋斗精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