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时商改住?
说点题外话。最近在研究二战时的日本人口问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概可以类比到现在的北京楼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全民族的人口是72638000(百度百科); 而2015年全国普查的数据,户籍人口只有1.37亿。也就是说这70年间,除去移民海外和战死的人,本国自然增长的人口不到3亿人!
以东京为例,二战前的东京都市圈(包括神奈川、千叶、埼玉等县)的人口大概是3700万,而现在的东京都市圈(横滨、静冈等地也包括在内)的人口约4400万。也就是说70年间,这个区域的人口增加了约700万。再考虑到日本的领土没有扩大,这一部分新增的人口必然是挤占其他区域的生存空间而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参考《人口学》王西安著)
回到北京来看,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约为2172万人,比2005年的1887万增加了近300万。而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的人口曾一度接近3000万。也就是说这50年内,除了移民和外流的人口,本地自然增长的人口仅有不到200万。这么少的自然新增人口数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京一边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启动了大规模的居民小区建设,希望以此吸纳更多的农业人口城镇化,同时利用工业上缴利税的办法弥补财政的不足。
而现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曾经高增长的GDP现在也面临瓶颈。同时因为耕地保量的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让政府有了新的资金来源。所以从2010年开始,北京出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土地供给量,且连续多年保持在一千万平方米以上,房价也由此大幅攀升。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作为帝都,北京的土地稀缺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商业用地还是住宅用地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