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在五行中属什么?

易曼联易曼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很感兴趣. 《五行大义》云,“五行者,五气之形声也”(这里先不管五气与五行的关系) “故东方木,万物始生,其形托起于地,其势渐升,其声呼,其行如风;南方火,物甚茂盛,其形高显而明,其色赤,其声歌,其行如炎;西方金,万物实成,其形坚厚,其声商,其行如秋;北方水,万物闭藏,其形深居,其声泣,其行如冬;中央土,万物生长,其形培壅,其声言,其行如四季。”“五行者,天地之大德,五行之气化。” 所谓的五行,其实就是用来形容自然界五种元素的运动状态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个方都对应一种自然状态。中央既无方位,则取四季平均之意。

由此可知,所谓的“东西南北中”是古人根据天地间万事万物所取的形象比喻——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东方为春,万物始于东方;西方为秋,万物收成于西方;南方为夏,万物茂盛于南方;北方为冬,万物蛰伏于北方。 中之为土,是天地之间,阴阳平衡的意思。所以,土是长的形状的。因为土有培育草木的意义,故颜色黄。声音介于高亢和沉闷之间,也就是“中和之音”。行为,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但不排斥四边的运动。

所以说,中医讲的“土”其实是个具有广义特征的概念,它包含了“金木水火”的实体,但并不限制它们的运动状态。 而西医讲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等实物,在中医学里统统都归属于“土”的范畴,这是由于西医是着眼于有形的实物,而中医学则是研究阴阳五行的变化所致。

褚群褚群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具东方特色的词汇。一方面,五行被看作五种物质,即:金(shēn)星、木(mù)星、水(shuǐ)、火(huǒ)、土(tǔ);另一方面,五行又被认为是抽象的五种属性。这两种理解,后者更为重要,影响也更深远。金、木、水、火、土在特定的时空里,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保持大体的平衡,形成一个有序结构(“五材克谐”)。

土能生金,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能克水,水能克土。其中,一行为母,另一行为子,母能生子,子能克母。相生和相克是互相的。五行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皆与五行相通,相生相克,互为依存,以维持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

土行,属中央(中原),季节为季夏,对应的自然现象为雨,代表颜色为黄,方位为下,五官为脾、舌,神为意,声为歌,律吕为宫;人体五脏为脾,代表方位为坤,与八卦中的解卦相应,代表动物为黄龙,与十二时(时辰)的辰(即上午7~9时)相应,与十二月的中秋相应,在人体内属肌肉、涎,代表植物为柳、槐,与十天干中的戊、己相应,代表月份为长夏,与五气中的湿相应。以五方与十二生肖相应,土行与中央生肖(蛇、猪、牛)相应。古代中国曾长期以木为天下的中心。

“五德终始说”与政治上的五行思想结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德终始思想”。五德终始说认为,宇宙间存在着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五行”),这五行相互生克,周流周转,无始无终。而君主(“帝王”)的统治就是这种宇宙秩序在人类社会的投影。每个朝代都有一种“德”(即“五德”之一)作为该朝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根据,后一朝代(新朝代)与前一朝代(旧朝代)所象征的“德”之间有着五行生克的联系,后一朝代取代前一朝代,这从“五德”之序上说是合“势”顺“理”的,因而新朝代继承旧朝代,统治天下也就是合情合理的。西汉末年王莽代汉,提出“新朝”取代“汉朝”是“水德”代替“火德”合于五行之序,从而为“新朝”代“汉朝”提供了政治的合理性,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以“五德”相克说来论证新朝代代替旧朝代的合理性,从而使得“五德”从天道运行的内在规律扩大到对现实政治的解说,因此,王莽“新朝”的提出,标志着五行学说的政治化的完成和“五德终始”思想的正式形成。

五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对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吕氏春秋·应同》认为事物皆可依五行归类: “天下万物理不外乎是”,认为人类及各种事物与自然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

与五方相同,五行同样以中央位(土行)为至尊,土为大和贵,故五行多以土位为中心展开论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