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五行属什么时候?
“五季”之说始见于《周礼》,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之外另加一个孟春、仲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二至”。自秦汉以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直被定义为四季的开始;夏至、秋分、冬至、春分也作为特殊节气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冬至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
在周易的卦象上,冬至一阳生,是复卦开始的日子(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冬至又称为“元旦”“元旦”。 而立春为四立之一且处在农历年的末尾,因此有“春打五九尾,立春十年早”以及“过年就一天,立春日正月半”之说法。
至于大壮,其实是一个由阴转阳的过程,是大地的阳气开始逐渐旺盛的一个过程。天气回暖,草木发芽,正是大地复苏的时候。而雨水则是对这一过程的强调,即雨水的到来意味着阴阳调和,万物复苏。 惊蛰时节,春雷开始轰鸣,蛰伏于地下越冬的昆虫被惊而起,此时阴阳平衡,故称“惊蛰节”。随后便是春分,天地阴阳各半,昼夜长短相等。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春雨绵绵,正是种植作物的好时候,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谷雨则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个时候雨水的滋润让禾苗快速生长。 随着雨水增多,天气渐热,地下的阴气无法生存,阳气逐渐鼎盛,故小满和大暑两个节气代表的意义在于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了火灾。
芒种则是帮助阴阳两气平衡的节气,即芒种的“芒”指麦芒,“种”则为播种。芒种时期,华北地区有著名的“三夏”大忙季节,即夏收、夏种和夏管。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在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期间,人们迎来了炎热夏季,农事活动也从田间转移到了池塘边。立秋表示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但初秋的气温仍然很高,所谓“热在三伏”,立秋后的第七个节气处暑才是出暑之日。 九月白露降,寒露霜降起。寒露是气候变冷的标志,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进入寒露,天气将由凉爽到寒冷过渡。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寒冬来临前的最后一张底牌——立冬。“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是进补的最好时候,古话云“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也就是从立冬开始进补,来年春天身体就能如同打足了气的老虎一样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