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菲律宾什么时候?
14世纪,马尼拉大帆船开始远航,到西班牙时,将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销售给当地贵族;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香料、宝石和铜等,不过数量上要远远少于出口到中国商品的数量。 随着贸易的进行,中国商品在西方逐渐走红起来。如明代万历年间,日本京都的集市上出现中国产的绣品、漆器以及江西的茶叶,甚至中国产的丝布和丝绸都深受日本妇女的喜爱。
到了清代,中外海上贸易更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专事海外贸易的商船。这些商船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可载千余吨,最快的时速可达20海里/时。清中期以后,广东外贸进出口货物总值约占全国的80%以上,成为仅次于荷兰和英国的东亚海上贸易强国。
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南方的一些特产也开始传到西方国家,使西方人也享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实惠。如在广东省新会县,有个小岛叫圭屿,岛上有人养殖水禽,出售它们的羽毛做填充物,制成了著名的“羽毛扇”,这种羽扇具有凉爽、透气、轻便的特点,很受当地人的喜爱,于是人们纷纷购买。
除了卖产品外,华侨还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加工业再出口。比如在西班牙,中国人大量收购番薯,用来喂养猪和鸡,再运输到欧洲售卖,而欧洲人则用铝锭来交换中国的番薯。意大利的玻璃器皿、日本的水磨粉和染料,也大多是借助华工的劳作才生产出来的。 正是通过海上的丝绸之路,西方世界看到了东方神奇的古老文明,看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大国——大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