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五行带金吗?
“昊”字,从日、从天。天者,阳之积气也;日者,阳光之体也。《易·乾》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又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可见在天成象,在形成物类。而太阳,就是阴阳二气聚合而成的大象之一。且阴阳二气各居其极,方有“大明终始”“品物流形”的可能。故此,宇文所安认为“昊”即“太(大)明”,“昊”字是指天空中的太阳。
这种解释大体上是恰当的。因为“昊”字的金文字形,的确像是一个“日”旁一个“天”,而且古人用“昊”字来指称天空和太阳的用法比比皆是。如屈原《离骚》有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日月”“春秋”就是指代阴阳两经循环往复,万象更新的周期。再如《庄子·秋水》中,“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下,至于北海,入水不濡,浸渍左右,行人毫无觉察。”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即是说白天黑夜周而复始,日夜交替的现象。而将太阳视为天地间最高统治者的说法,更是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查证。
最著名的莫过于《尚书·尧典》所载尧舜禹时代,“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故事了。这里将“昊天”称之为“帝”,并且指出帝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明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并以此授与人们时间的信息。后来的帝王们的职责往往被形容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或“君权神授”等等,无疑都是受到了“昊天”这一概念的影响。 当然,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太阳本身是不带“金”的。但是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往往是将一些运动相对缓慢的天体,比如日月星辰,与一些运动较快的天气现象,比如风雨云雾联系起来观察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被视为“五纬”或“五曜”,它们在天空中的运行看起来是相对缓慢的,所以常常被看做是“天”的一部分;而风云雨雪则是快速变化的天气现象,因此经常不被列入“天”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