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五行属什么?
岳阳市处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临岳阳市云溪区,南接长沙市宁乡县、益阳市赫山区,西邻常德市的桃源县和津市,北抵张家界市桑植县。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1995年正式命名岳阳市。因位于江南洞庭湖之滨,故有“洞庭天下水”之称。《水经注》载:“洞庭波如山,岳州城如舟。”全市面积14867平方公里,总人口520.43万(2011年末)。辖6区3县,代管1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岳阳楼区。
岳阳地跨东经110°43′~113°06′,北纬27°35′~28°29′。地貌总体特征是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部敞开。最高点位于君山区广溢塘林场大云山主峰,海拔503米;最低处为临湘市羊楼司镇东北部的武广铁路特大桥底下,海拔14米以下。境内有汨罗江、新开岭等河流、山脉。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41.4℃(2010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5.8℃(1991年1月23日)。全年无霜期平均275天(最长318天,最短241天)。年降水量135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7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有“天上水库”之称。
早在远古时期,湘北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地。秦一统天下后,设长沙郡,辖境包括今湖南全境及广西东北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沅水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改沅水郡为武陵郡,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置临澧县,以在临澧水之滨得名。西晋泰始四年(268年),析临澧县地置华容县,取“花木之乡”之意。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华容为巴陵县。唐代,巴陵县先后属江南西道、黔中道。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废巴陵县,以巴陵城置岳州。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岳州升为岳阳府,隶荆湖北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岳阳府属湖广行省。明代,岳阳府直属京师。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湖南省,岳阳府属湖南省。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废除府制,改岳州直隶厅为岳州府。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岳州府,改属湘江道。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设立巴南县,后改为岳阳市,属衡阳行政专区。1975年划归湘潭市,1980年复归衡阳市领导。1983年7月,划属岳阳市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