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五行属于什么?
“五”是古人划分的数字单位,指事字,金文做(《说文》)。甲骨文的笔画像手形,表示数时用手指指事。其本义是五根手指,借以指事数的整数部分(一不为十,二不为二十……四不为四十,五不为五十)。 五行之五与五根手指无关,而是由“数”的概念生出的范畴: 五者所像不同而俱为成物之用,犹五材虽殊而皆民物之用也。——蔡邕《独断》卷上 “五材”就是五行,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亦即:金、木、水、火、土;或日:“气”、“数”、“形”、“象”、“质”。在古人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物质,只有物质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更抽象的“天地人神”来代替五行呢?因为用具体可感的物质,不但具有某种形态,而且具备阴阳属性,可以推衍变化和相互关系,从而生成宇宙万物。这就是古人选择“五行”作为象征概念的原因所在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涉及到了对古人世界的基本想象——天人合一。
什么是“天”? 何谓“天道”? 天道,自然之道也,即自然规律,它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天道又是如何作用于人事的呢?或者说,天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呢? 答案很简单。 《尚书·尧典》曰: “帝钦哉!天佑下民,作威作福,惟朕小子。”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上天把天下人民托付给我,我应该顺应天命,为民作主,造福百姓,但是我是很谦虚的......其实我只是个小白兔(⊙xω⊙) 所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的“天”不是一种超验的存在,而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的精神力量。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的,相互影响的。 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会将某些行为归于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