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夜城西安还是西安北?
大雁塔在北,大梵寺在南。大梵寺是在唐代的慈寺的基础上重建的。大雁塔最初称"慈寺塔",称"大雁塔"始于唐朝。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写下了吟诵大雁塔的诗篇,唐朝以后许多名人亦相继叹赏。关于创建设禅寺的缘由,明代万历年间王帝《重修大梵寺重建大雁塔纪事碑》记述甚详;" 云秦既败,永徽嗣兴。王气枯塞,皇祚倾移。故慈寺灵踪,遂居禅地。" 灵踪即佛祖趾迹,灵应感通,佛缘显圣之处。"故慈寺"即大唐佛教寺,其地在长安县界,北出长安城一里,即今遗址重悬之地,在唐时为慈善寺,故称大慈寺;亦有称法玄寺、西慈寺、西行慈寺。
由碑刻记载和大梵寺附近所立"建寺图碑"可知,大梵寺大慈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建筑位置在秦地长安富平县界,隋朝时为禅灵寺(法花寺),唐时称慈寺或大慈寺。而塔的平面呈方形,为五层木结构的楼阁式塔。东魏高僧达摩(483~527)曾在此禅居,故名"达摩积翠寺",唐朝改为"大梵寺",唐代大诗人李白亦在这寺中读书。可见此时之繁华,当时寺塔之盛。至宋代,因战事失修而倾毁。
元代,于公元1326年重建,明万历年间(1576~1616)改建为七级密檐式砖塔。塔高56米,底层直径12米。形制为平面八角形,轮廓线弯曲柔和,密檐尖塔式,具有唐代风貌,为西安市明万历初年所建七级密檐式砖塔的典范。1929年,塔被设为华山寺,1954年维修时发现悬柩30余具,清乾隆《咸 平府志》载:华封里华岳庙西有降仙塔,即此塔。现存1981年宝塔维修时复制的新塔灯,形似喇叭,上有木梯可登上赏景,下为木架结构走廊,可供游人驻足观望。1985年1月,由市区政府出资,维修了大雁塔。2014年5月,大雁塔登山路进行修缮,整体路面抬高阶,并辅以防护栏。2014年6月,大雁塔北广场进行整体亮化工程。大雁塔正北方向约200米处,新建造了大唐佛教文化雕塑园。
温馨提示:大雁塔北广场每晚都有很壮大的音乐表演,非常壮观。游玩大雁塔最好带上水杯,因为大雁塔没有卖水卖的,而且很高,很累时没水喝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