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至广州有几点?
在铁路和民航都非常发达的今天,坐火车或者飞机到任何一个城市都相当方便。但是如果没有交通,古人从北方前往广州,最大的可能还是水路。 隋唐时,长江中游的汉口已是仅次于长安、洛阳、徐州的中国第四大商港;北宋时,汉口已经相当繁华了;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汉口的造船业已十分发达,成为“江南三大船厂”之一。
从武昌到广州航程1050公里,顺流而下可以昼夜兼程。不过当时没有固定航线和定期航班,全凭帆船风力航行,遇风浪则停航,因此旅途非常辛苦。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两湖总督李卫上奏雍正皇帝,希望建起一条连接长江和珠江的水道,将两地联结在一起。因为这条水道将经过他的家乡,李卫还亲自设计,在襄阳南漳县和宜城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称为中河。
两年后,李卫的设想变成现实,他率领水师乘船自湖北沿江而下,顺利抵达广东番禺县的沙湾码头,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横渡长江直达广州的壮举!后来人们把这条航道命名为“李卫河”。
李卫河的开凿,不仅使得南北物资交流更为便利,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洋灰(英文简称CP)的传入,使近代粤汉钢铁业得以发展,继而带动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腾飞。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非得是李卫河而不是别的河道呢?据《中国河道全书》记载,当时汉水入江口附近有一大片冲积平原,河网密布。从地形图上看,这一带的确非常适合开凿一条人工运河。
然而,这个方案却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原因是这里早已沼泽遍地、荆棘丛生,还有大量水塘,无法施工。 于是,李卫就采取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全部填平!为了筑堤坝、填洼地,李卫调来了数万民夫,用黄土层层铺砌,直到高出地面三丈余,这才解决了航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