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是什么生肖?
这个题有点难度,要详细解释的话得先说说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兵器的分类。 中国古代,兵器除了作为杀敌工具之外,还有着礼器的属性。所以从商周开始,就已经有了“兵、刃”之类的术语来形容兵器(见《礼记·檀弓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兵与刃虽然仍然有着区别,但兵已经属于礼仪性词语了,多表示具有军功或军事荣誉的事情,而刃则更多用来指代实际的杀敌工具——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秦朝建立统一帝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和征发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大多都是职业军人),军队的武器装备自然也由官方统一提供。这样,刀剑等兵器就更多地成为军中常用之物,因此也就常常被称作战“具”。
汉代继续沿袭了秦朝的武装体制,规定二十岁至五十六岁的男丁都要在战时应召入伍,充当骑士或屯兵。这些人平时的训练和出征时的服饰用度都是由政府负责供应,所以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就是官家提供的武器——“官具”。汉高祖刘邦就是典型的农家子弟,他本人就是因为擅长使用刀剑等兵器的武艺而在一众同行中被推举为沛县亭长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刘老爷子当汉高祖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了,这个岁数再去练刀枪剑棍显然是有点装嫩的,所以这个“刀枪”显然不是特指某一类兵器,而是泛指各种军用器械。
晋代文人笔下已经开始出现“刀枪”这样的词组来代指各类兵器。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校射赋》:“戎车既列,武骑纵横;突如云起,拥若星生;腾波电激,飞电风生;驰射如鸟,回旋如风……”这里把各种各样的兵器都形容成了迅速升腾、弥漫、闪转、回旋的样子。
唐代以后,“刀枪”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而且用法也越发多样化。比如宋人苏轼的《教战守策》:“凡此数者,未尝不说刀枪、剑戟、弓弩、箭矢。”这已经是直接把刀枪跟战争画等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