崳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祐”字的五行属性为土,因“阝”字形的土在左侧,因此属于阴土; 右边的“尤”字是拼音ye的第2个字,所以属阳金。 《说文》解“祐”字为“助也”;解“歆”字为“喜悦”之意。 从字形上看,古文字的“佑”与“侑”、“有”相似,上面部分像一只有脚之犬(即“示”),下面部分的笔画像一把酒壶的样子,整个字的意思就像用酒喂狗以表示对神的尊敬和讨好。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祐”和“侑”字是同一个字,表示的意思也是同样的,都是指祭祀时神灵受到的供品。而古代的“欣”字写作“歆”,从字体结构来看,可以把它分成“欠”“辛”两字,意思就是说,当有人欠了你钱,你得到了一块肉(辛)的时候,你会很高兴,这个“欣”字的意思是“高兴”。
由“欠”、“辛”各表示一个具体行为,再联系上面的“祐”字就可以知道,整个组合起来的词“侑欣”是表示一种祭祀时取悦神灵的举动——“向神灵敬酒并赐给食物”。 所以,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有这样的诗句:“酌宾初筵,豫席亨羊。既享之余,雍雍喈喈。颂音流行,承皇明德。四牡翼翼,宴尔新昏。宜客临观,载欢载笑。”
其中“承皇德明”的“明”字,根据《尔雅·释训》中的解释,就是指代前面的“宾之初筵”中的“宾”字。这个“宾”就是“受祭者”——神灵,它拥有被歌颂的德行。而在诗的最后一句中“宴尔新昏”的“昏”字,就指的是举行婚礼的新人。可见,在上古时期,人们把神灵也和人类一样进行分类,尊称它们为“父母之神”。
后来,这种“将神人格化”的思想延续到了东汉时期道教创立的过程中,道教徒为了将自己宗教信仰的神明“人格化”,便赋予了这些神以“家庭关系”。比如《云笈七签》中就记载着“元始天尊”母亲的名字叫“虚危母”,还记录着“元始天尊”生日是农历的一月初九日,他的妻子姓姜名映月,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和后土大帝——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父父子子”的宗法观念来构造神仙家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