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企业家何燕?

戴华年戴华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68年2月,重庆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出生了。 父母给她起名叫“何艳”。 这是出自苏轼的词《蝶恋花·春景》中的一句 “眉黛远山横”。 他们期望着女儿像远山的青黛一样,清澈、秀美。 然而,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从小,何艳就长得瘦小清秀,大家都叫她“何燕”。 这个名字就像为她量身打造的。

长大后,何燕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重庆大学贸易系。 但因为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安排极其困难。 为了将来有份工作,能有份稳定的收入,何燕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化工。 四年后,分配工作的时候,她被分到了重庆医药集团下属的川东制药厂。 也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李兴志(也是原药厂的领导之一)。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在单位是‘人见人爱’的女班长」。

不过,好景不长,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就以丈夫出轨而告终。 离婚后,独身的何燕一心扑在工作上,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升任为分厂的厂长。 而让她走出那段阴霾的,正是她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男人——张克斌。 张克斌是大校军衔的转业军人,比何燕年长五岁,妻子早逝,带有一个儿子。 因为年龄和身份的差距,当初这段感情并不被外界所看好。 甚至有人劝告何燕,「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你何必呢?」 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并在四川眉山购置房产,将张克斌的儿子收养,改名为张博。

随着张博的到来,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个爱。 婚后,夫妇俩共同经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业务涵盖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生意做大了,需要人才。 恰逢那时四川大学正在招收外贸方向的研究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何燕决定要去读书。

已经40岁的她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阻,执意赴成都求学。 那个时候,每周只有周日放假,学校管得很严。 即使周日,也要上自习到下午五点才能离校。 为了不影响学习,也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何燕干脆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住了下来。 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或去校园里散心。

经过三年的苦读,何燕终于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拿到了硕士学位。 学成归来后,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原本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中层管理; 但成为外贸硕士后的何燕,成功进入了大企业,并一路做到进出口公司副总的职位,身价上亿。 而让她自豪的是,靠着挣来的钱,她把前两个儿子都送进了美国名牌大学留学,学成后都留在了美国发展。 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爸爸何勤善一直心疼无比。 不仅事事顺着她,甚至在生活上更是百般照顾。

但让爸爸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年过半百的何燕居然选择再次创业。 且一创业就把父母亲接到美国和她同住。 还安慰母亲说:「妈,您别难过,等我的公司上市了,一定回来庆祝!」 可让父母更加想不到的是,何燕这次创办的这家公司,竟然因为疫情急剧亏损,迅速垮塌。 紧接着,何燕又再次离开了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重庆。

经莲昭经莲昭优质答主

何燕,重庆市北碚区人,是重庆地区有名的女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她是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青联常委,还担任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在2004年,她以1800万元的纳税额,在重庆市女企业家纳税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何燕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捐款120余万元,在“非典”和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期间,她捐款捐物160万元。在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曾多次受到中改会、重庆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并获得“全国乡村女能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首届光彩之星”等光荣称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