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再为人结局?

农兴四农兴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代》杂志主编孟繁华近日在一篇采访中声称,他正在筹备一个名为“2008世界华文短篇小说联盟”的活动,这个活动将在今年6月的某一天,同时发表一百名华人作家同一命题的短篇小说,题目为“何日再为人”。这本来是一则跟文化无关的普通新闻,可孟繁华在采访中却充满深情地表示,“何日再为人”这一主题,道出了海外华人的精神渴望与人性焦虑,而这一话题正是当下华人所关注的。

听着好像有点恶心,可这就是孟繁华的想法。

毫无疑问,作为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孟繁华是极为聪明的。他先是引用“人”这一概念最为普世的文化信仰,激起受众的普遍情怀,再以“何日再为人”这一极富暗示性的话题,直触华人内心禁忌般的隐痛,营造出一种普遍共识的沉默氛围,最后再用“人性焦虑”这样的关键词予以总结,获得一种普世的价值认同。

可是,仔细想想却又觉得不对头。

“六月某一个星期六的午夜零时开始,同时开始的一百个打字机或键盘,将响起一百种不同声音,他们打出的一个字或字母将告诉世界,在这一个时刻,何人何日因何故为何事而不能不为。……当一百部手机在同一时刻响起,当它们各自不同的语音告诉世界,同一主题不同时刻的状态时,这个时刻将宣告人类精神终于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孟繁华所描绘的“世界华文短篇小说联盟”计划即将启动时的情景,听着是不是很像某一件文质彬彬的谋杀案?然后,一百位华人作家里最重要的、最有才华的、最善写短篇小说的一百个人,将在这一天同时开始写作。他们将连续地、不间断地持续地写作,写完之后将由其他著名的或者较为著名的华人作家编辑成书,在次年一月一日与全世界读者见面。

这样真的好吗?这样的联盟,这样的计划是真的好吗?我不这么看。

在我看来,孟繁华的这个计划,其出发点就是错的。

毫无疑问,中国人最重视传承。可是传承什么?传承文化,还是传承愚昧?在我看来,传承最可怕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文化”,因为它的意思实际上等于麻木。而传承“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一代人身上重复前辈所经受的痛苦,忍受同一种屈辱和枷锁。

所以,“世界华文联盟”最好别搞什么统一行动,什么“同一时刻,不同的城市,同一主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达”都是扯淡。对于中国作家来说,不管他是土生土长,还是国外出生,他的作品都应该用来对中国读者负责任。我觉得这才是“世界华文联盟”该做的是事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