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怎么认识粉丝?
就昨天,我和我姐去成都宽窄巷子和人民公园转了一圈,在人民公园喝奶茶的时候碰到应援团和站哥(不是特别帅的那个……),应援团里一个姐姐认出了我姐,说“你是XXX吧” 我姐说“你怎么知道” 那个姐姐说“哎呀我粉你很久了,看你微博,以前还去机场接机……” 接着又聊了很多,这个姐姐是学表演的,现在在成都某戏剧学院读大一,因为喜欢我姐所以来成都发展;应援团的哥哥们听说我们是粉丝的缘故,也都很热情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推荐美食,并给了联系方式让我姐有空到他们那里玩。
其实很多明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爱好,也会逛商店、坐公交、打打游戏……只是他们不能像我们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吐吐槽,发泄一下情绪。 作为粉丝,我们理应给予他们尊重,他们的工作其实就是“被看见”,而粉丝是他们“被看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了粉丝这部分,他们就只剩下一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 所以啊,各位粉丝们还是要理智追星哟~
因为微博的出现,造星市场开始出现两个方向的分化:一类是向下的下沉市场,一类是向上的圈层市场。向下拓展的明星去到下沉市场,那里潜藏了10亿用户,他们在下沉市场获得了更泛的大众认可,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向上发展的明星去到了垂直圈层市场,在那里更专业和更挑剔的受众那里获得了更垂直的认可,同样获得了很高的收入。
过去,造星市场是一级市场的市场,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微博出现后,造星市场变成了二级市场,有多个不同的评判标准。向下的明星和向上的明星发展到极致后,虽然都在微博上获得了很高的曝光度,但他们的收入的可度量标准开始变得不一样。向上发展的明星虽然在微博上的曝光量不如向下发展的明星高,但他们获得了更多垂直粉丝的认可。
在微博上,明星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粉丝:一类粉丝是他们的用户,另一类粉丝则是他们粉丝团的粉丝。第一类粉丝和明星是一种产品供应关系,他们用关注、互动和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来支撑明星做更大的事;第二类粉丝和明星是一种主仆关系,他们更关注自己明星的方方面面,不仅不赚钱,还需要向明星不断付出。
两种粉丝在微博上可以相互转化,但第二类粉丝通常不会往第一类粉丝转化。明星往更垂直的圈层市场发展,会获得更多的第二类粉丝,也就是粉丝团的粉丝;往更广的下沉市场发展,则会获得第一类粉丝,就是喜欢明星的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