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是什么生肖?
南朝(公元 420 年~ 589 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它由刘裕篡晋建立,国号“宋”;后废帝刘昱被萧道成所杀,南朝宋灭亡。次年萧道成即位称帝,国号“齐”。 “南朝”这个概念是后来人们加上去的,在宋朝时,人们一般把南方的汉人政权称为“江南王朝”或“朱梁”。
当时南方最大的政权是有“五胡十六国”之称的前秦,所以称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为“南朝四世”或“南朝四朝”。
“四世”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这四个王朝前后相承,都有“建元”和“中兴”之举,但这一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南朝的宋、齐、梁、陈文武双全,国力昌盛,成为南方土著汉人与门阀士族共同掌控的时代;而在南方以外,荆湘地区先后出现了桓玄、刘裕等掌握朝政的豪门士族,他们先后控制了长江中上游及岭南地区,并与南朝诸帝保持联系与沟通。这些地区的文化都受到了南朝文化较为直接的影响,对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肖文化自形成以来,就在中华民间文化中根深蒂固,沿袭至今。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属相”是一种轮回计时,纪日或纪年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国南北朝(公元420-588 年)时,南朝禁用“生肖”一词而称“十二辰 ”,宋、齐、梁三代皆然。后来,人们又把这12 种生肖动物分别和十二地支相配,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虽然十二生肖的起源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的纪年方法自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 年)时就已存在,普遍的解释是配属方法以每种动物的习性与代表着不同的时辰而来。子(音资 ,11 时到次日凌晨1 时)属鼠,此时老鼠最活跃;丑(23 时至凌晨1 时)牛正在反刍;寅(1 时至3 时)属虎,此时猛虎出现;卯(3 时至5 时)时月亮将落,托着月亮奔跑的是兔子;辰(5 时至7 时)时龙出现了;巳(7 时至9 时)时蛇出动了;午(11 时至13 时)马日行千里;未(13 时至15 时)为羊群啃草时间;申(17 时至19 时)时猴子活跃;酉(19 时至21 时)时归巢的鸡开始打鸣;戌(21 时至23 时)狗看门;亥(23 时至1 时)是猪睡的最香的时候。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配属方法后来又推广到月份、日期及方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