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止向美国贷款吗?
康馨最佳答案
从国家信用上说,中国没有向海外借钱! 所谓的美国债务是中国央行在商业银行间市场买进的美元和其他外币资产(含储备基金),不是借入的款项;所谓的中国国债是美国财政部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发行的国债,也不是借款。 这两组数据存在关联关系——我国持有美债增加,意味着购买的美元资产(主要是美联储存款、政府债券及其相关证券)增加。因此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会减少,也就是央行需要卖出商品或服务给其他国家来换取所需资金,进而降低进口,从而减少对外贸易逆差的金额。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用自己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去换取美国的美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卖”,这个“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
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它要的不是这些资产,而是以这些资产能够换回来的东西——那才是它真正的财富增长来源。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中国持有美债其实是一种战略资产配置,通过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投资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是希望借助美国经济的繁荣来实现自身的成长。 但是如今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国内通货膨胀高居不下,要同时应对通胀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央行不得不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减少流动性供给,这反过来又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一方面为了抑制通胀,另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需要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组合,这就导致政府负债率上升,财政赤字增加。
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的阶段,经常项目逆差较大且短期内难以逆转的国家往往出现汇率贬值甚至金融危机的情况。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先后出现了利率飙升、本币大幅贬值、债务风险陡增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对外贸易顺差相对稳定,政府有充足的信心和能力控制金融风险。因此短期内美债持有量的变化对中国金融和安全的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中国必须面对一个日益老龄化、工业化完成、经济增长减速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这一矛盾重重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好,中国也将陷入像日本那样的通缩型衰退陷阱。
据美国财政部的消息,2017年5月到6月之间,中国曾经短暂的减持过美债,不过到了7月又开始增持,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仍然是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人。美国的不少政客认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美债,是在要挟美国。
的确,如果中国突然间宣布抛售美债,或者停止增持美债,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重磅的打击。但是,中国会这么做吗?对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角度是国别持有变动。在美国所公布的国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各国对美债的持有情况。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像日本、英国、印度,我们看到的变化并不大,而像中国和巴西,持有美债数量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从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中国增持美债564亿美元,巴西增持美债204亿美元。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中国减持美债93亿美元,巴西减持美债184亿美元。从2018年1月到2018年2月,巴西还减持了245亿美元的美债,但是中国的持有美债数量持平。
除了持有美债的数量出现较大的变动,中巴两国在持有的其他美国证券数量上,也是出现了大幅变动,特别是巴西,增减幅度很大。而中国持有美国公司股票和其他美国证券也是出现了大幅的减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第二个判断角度就是:证券投资通常有较大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网站上对于这份报告的解释中提到,证券投资通常会因为投资者们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动而出现较大波动,同时也会受到汇率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分析这份报告所公布的持有美国证券的变动时,要综合看待,不能仅仅根据这份报告来得出持有国的政府投资倾向有较大变化。中国持有美债在一段时间里的增减变化,以及持有其他美国证券的增减变化,其实也符合证券投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规律。
第三个判断角度就是我们要看到数据上的差异。我们经常看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中国持有的美债比美国官方报告的更多,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解释,就是中日持有的美债可能包含了一些“管道式”持有的美债。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和日本公司持有但被托管在美国金融机构下的美债。而美国官方的数据是依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制定的发行者-所有者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