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月份怎么排?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上面是12生肖的排列,但是这样排列依据是什么呢?根据什么排序而定呢?其实依据的是农历地支的来排定,而农历地支与公历无关。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主要流行的是阴历,也叫夏历、农历、农家历等,这种历法主要考虑的是二十四节气、月亮圆缺变化等等,不考虑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所以这种农历的1个月与公历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而现代使用的公历(西历)是以地球公转为时间单位,一年划分成12个月份,每个月30天或31天,每年的1月1日是公历的新年。 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仍然是以农历为主要的时间度量标准,因此才有了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区分,这是按照月球运行的周期决定的。
我国古代计算农历的月份是“朔望月”,也就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1周的时间。月相由新月变为满月再变为新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朔望月。平均下来,一个朔望月有29.530588个公历日,也就是说每个公历月均分为4段,每段7天,而第四天内含有2个农历日。 于是,根据十二个农历月,就可以组合出12个朔望月,然后除以30(大月)或31(小月),就得到了每月的平均天数。这样,就以一种新的方式把阳历和阴历结合起来,解决了农历年份“没数儿”的问题。
当然,农历年份“没数儿”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农历年份是有数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据公历推算出来的,所以,在公历中有多少节气,就有多少农历日子。 比如,今年立春时间是2月4日,而立春正是干支纪年的第一个节气,2021年是辛丑年,立春之后便是惊蛰,下一个节气已经是春分,因此辛丑年立春之后的农历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的,从“丙申”开始,依次排列“丁酉”“戊戌”……一直到“壬寅”,这8个字就是这一年每一个农历日的干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