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安是成语吗?
忐忑不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ǎn tè bù ān,是指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其妻常氏恃贵骄侈,元黄门亦会而侮之……常氏遂出,诣省,诉元黄门意在轻绝,言词慷慨。元黄门失色,惊忧寝食不能安。”
成语典故: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为选秀女,大摆盛宴。宴会上,许多王公大臣的姬妾和宫女的父母及姐妹等都来向她问安,席间行礼频频,弄得个老佛爷头晕眼花,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她看到众多的人围住了光绪帝,怕他受累,又不得不让光绪帝亲自接见。她想把这些人支走,又怕得罪王公大臣。心里又紧张又不安,就对一旁的西太监李莲英说:“莲英,你说,这可怎么办啊!”李莲英听了,急忙跪到太后面前说:“奴婢给太后叩头!”边说边连磕了九个响头。他这一举动使慈禧又转忧为喜,认为李莲英比旁人都忠心于是龙颜大悦,忙说:“莲英呀,你怎么了?快起来吧!”李莲英赶快说:“老佛爷,太后莫要如此焦躁不安。”“什么?”慈禧太后被他弄得莫名其妙。李莲英赶快解释道:“老佛爷,太后您不要如此心神不安,就让奴婢代表您老去接待他们。”李莲英一番话虽使慈禧太后转喜为忧,但没有办法,只好命李莲英前去接待。事后李莲英对人说:“我为太后焦躁不安,磕头如捣蒜,太后还对我忐忑不安,使我头如捣蒜。”“忐忑不安”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