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五行属什么季节?

池奕宁池奕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它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可以广泛地用于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古代的中医学就是运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大致分为“一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形式。“一元论”是从某一个基本要素出发,推演生发万物。如老子的“道”一元论、荀子的“气”一元论等。“多元论”则认为多种要素同为世界之初原。如《尚书·洪范》所记“五行”便是。五行的观念产生很早,《尚书·洪范》“五行”篇,一般认为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在其中提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一日水”是说水的功能是“润下”,即,水能滋润万物往下方施加影响。“二曰火”是说火的功能是“炎上”,即火能燃烧发热往上方施加影响。木的功能是“曲直”,即木具有生发,生长的功能。“金的功能是“从革”,即,金具有沉静,内敛,“疆而不坚、柔而不顺”的性质。“土”的功能是“稼穑”,即,土具有生长,化育万物的特性。后又发展为“土爰稼穑”,即,承载、生化、受纳之特性。“五行”是《洪范》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释大“法”中的“五事”、“八政”,直到“皇极”等等以至国家“庶征”的重要理论。《尚书》以后,先秦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五行”的记载,其内容与《洪范》所述大致相同。如《左传·文公五年》称:“水为民,火为明,金为久,木为长,土为宙”,《管子·弟子职》称:“水曰清,火曰明,木曰盛,土曰盈,金曰固”,《国语·晋语八》称:“水之利也,土敝之也;火之耀也,金消之也;木之茂也,土亏之也;金之利也,木削之也,万物,以其所不足,济其所不能”。以上所举几段文字,对于“五行”虽然阐释有所不同,但其“水、火、木、金、土”的基本内容却没有改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