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有什么作用?
1,光合作用 叶里面有很多绿色的细胞,这些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固体粉末状物质,能够吸收光能。 在叶绿体的膜结构上有许多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分子能够与酶相结合,形成相应的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能够催化反应的进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很多离子,这些离子对于反应的进行也很重要。所有的一切联合在一起让叶绿体内的化学反应能够不断进行,而这一过程正是光合作用的原理。
2,呼吸作用 除了绿色植物,细菌也有叶绿体,虽然细菌没有绿色的细胞器,但是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一样重要。并且细菌的光合色素与光合酶都与动植物不同,所以细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对植物及动物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叶绿体能看见它具有细胞壁、内膜、类囊体等结构,而在类囊体上还有许多由蛋白质组成的色团,这些色团在光照的情况下能发出颜色,所以用光学显微镜也能观察到这些色团的存在。
3,释放氧气 我们生活中所需的氧气绝大部分都是由植物通过叶绿体合成出来的。 实验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氧气。1g的绿叶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它能够释放出0.5ml的氧气;如果将它放在阳光下,它每小时可以消耗lkg氧气,放出4l的氧气。 而人体每天约需要吸进8l的空气,其中约有6l的氧气,那么氧气的大部分来源就是植物(蔬菜、水果)提供的,因此我们日常饮食要注意补充含有叶绿素的青菜、水果等。
一、给植物制造养料。
叶子是植物制造营养的场所。叶子里面含有叶绿素,而叶绿素只有在阳光下才能进行制造养料的活动,这就是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通过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一类的营养物质。因此,不管怎么样,叶子总是设法把自己尽可能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二、蒸腾水分。
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调节植物体内水分,多余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去,这就是蒸腾作用,这不仅可以保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还可以带动根部不断的吸收水分,而这些水分最终被输送到叶子中去。同时,水分蒸发时吸热,所以还能降低自身温度。
三、光合作用。
1、光照。绿色植物如果少了光照这个重要条件,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温度增高,光合作用效率也跟着增高。同种生物在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差别不大,但不同种生物在同一温度下,酶的活性可能差别很大,这与酶的来源,即该生物体的进化历程和起源地有关。
2、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这两种物质越充足,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即使在绿色植物生活的环境中,也只是在0.03%-0.06%的范围内变动。因此,这个含量对于决定光合作用效率的大小,还是次要的。然而,水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很大。在温度较高的热带雨林中,空气湿度可达87%,而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某些时候空气湿度则会降低到6%。因此,在大多数环境里,只要水分能够经常充分供应根部吸收,空气中的湿度高低对于光合效率是有很大影响的。
3、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叶绿体越多,光合作用效率就越高。决定叶绿体数量的不是单个叶绿体的大小,而是整个叶子大小和厚度。因此,叶子的表面积、叶子厚度、叶龄新老等对于光合作用都有很实际的影响,而且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