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作为内科医生,经常会碰到患者询问服用降压药会不会有副作用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血压都是因为不明原因导致的原发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只能以控制为目标。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主要是药物控制,而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吗? 会!但是出现的几率不高。所谓的耐药性是指药物对某种细菌产生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该细菌对该药物的去除率下降。而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所产生的耐药性是指血压对某类药物的反应性降低,也就是此类药物降压效果的浓度减低。
虽然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其杀菌效果或者降压效果都会降低,但是这并不影响药物的疗效,更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临床上常用的各类降压药均有其特定的药理作用,因此只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检测血压水平,通常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会有!无论是什么药物,只要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通常情况下,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都是较为轻微的,且是可以耐受的。比如我们常用于降低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就有下肢浮肿、头痛、面部潮红、心悸等;而我们常用的小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除了降压效果外,也有可能引起味觉异常、疲倦、乏力等等。 不过各位不用担心,这些不良反应都属于较轻的症状,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消退。
如果服了降压药后,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一定要及时就诊,防止出现生命危险。如果服用了某些降压药,出现了剧烈腹痛、腹泻,或者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也要及时就诊,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不管怎么说,合理服药、规范用药才是王道!
1、利尿剂类降压药
常见的利尿剂类降压药主要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利尿剂的主要作用是排出心肌、血管和内脏中的水和钠,降低细胞外液和血容量,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浓度,产生扩张血管的作用。此外,利尿剂还能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抑制肾素分泌以及血管紧张素活性。不良反应包括低血钾、高尿酸血症、脂代谢异常以及血糖升高等。
2、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通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心排血量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能阻断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率而发挥降压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心动过缓、肢体冷型以及诱发或者加重气道阻塞性疾病等。此外,β受体阻滞剂也不能单独用于伴有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常见的具有此类作用的降压药有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循环中和局部组织里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抑制缓激肽降解,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阻力血管压力,减少醛固酮分泌量,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肾功能恶化、咳嗽、味觉损害、胎儿器官发育不良等。
4、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常见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t1受体,降低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醛固酮分泌,同时抑制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增殖,逆转血管心肌重构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钾和血肌酐水平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晕厥、味觉损坏等。
5、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常见的有苯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改善心肌重构,扩张心脑血管,减轻血管痉挛,降低了血管阻力,同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外周血管,具有降血压效果。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心悸、牙龈增生以及胃肠道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