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五行属性是土吗?

宾月媛宾月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得弄清楚“五行”到底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观的朴素认识,即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发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包括草木、石头等,还有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现象,于是人们用五种简单的事物来描述和代表这些自然现象(五就是多义字,有第一、第二次的意思)。 五行的顺序是金木水火土,其中每个行都有其对应的颜色、方向、天干地支等,而它们的排列也有固定的顺序。其中: 金为白金,白色,西方; 木为青绿,东方; 水为黑色,北方; 火为红色,南方; 土为黄色,中央。

当然,这个五行并不是单一指某种具体物质或者现象,而是说具有某行的特性(比如土居中央,具有受载、生化万物的特性)。 后来古人发现金可以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就是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形成一个循环,于是在五行的后面加了一个“行”字,意思就是循环往复。所以,民间经常说的“五行”其实是指这五个过程,而不是特指某一特定的物体或者物质。

其次,再来说说沙子的五行属什么。 所谓沙子,顾名思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泥沙,也就是细小的石块。而在古书《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沙的土质分类法记载:“土、沙、泥日砥柱,出砂金。”这里的沙就是指含沙量少的土壤(现在的地质学研究已经证明砥柱属于湖泊沉积,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含有一定的沙子成分)。

由于中医在古代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又常常用到五行理论,因此在古代很多医书都涉及到对土质含沙量的分析,这对于指导农业耕种、建筑用料乃至中医用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黄土不损”的说法,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关于黄土的用途有60多种。 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医所说的五行的实际含义是酸碱度(PH值),即土壤呈酸性(PH7),或是呈中性(PH=7)。因为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宇宙,需要处于一个微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如果土壤偏碱性,人吃了这种土质里的作物很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而如果偏酸性,则会出现中毒症状。

熊佳瑜熊佳瑜优质答主

不是。沙子虽然也是由岩石通过长期的风化研磨形成的,看似和泥土来源一致,但沙子内部矿物分子结构、密度和泥土完全不同。把沙子撒在土地上,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些沙子还是沙子,它永远不会和泥土融为一体。所以,沙子从五行属性上说,属于金。《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说的就是黄帝在统一华夏前,各个部落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互相残杀,人民因此饱受战乱之苦的景象。部落之间的战争,必然伴随着大量兵器的使用,而大部分原始部落所使用的兵器都是用石头和沙子加工而成的,所以这时五行属金的沙子和五行属木的树木以及五行属土的泥土的关系是非常对立的。

轩辕黄帝从这一实际出发,深知要结束部落之间的战争,首先就要对原料来源实施管制,从源头上削弱部落的军事实力,并且对木材和土地、人力的使用进行规范。此外,原始部落之间经常发生的水患和火灾,也是社会生产力严重受损的原因。作为帝王,黄帝还需要对这些天灾实施统一管控,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抚万民,度四方”之后,黄帝又“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象(同‘像’)万物,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攻打)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五帝本纪》),才有了“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少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五帝本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