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价如何改革?

却伟星却伟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的房价,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有点高。 1949年,北京平均房价只有25元/平米;到1978年,也不过100元/平方米左右。 但自从取消户籍限制后,北京的房价开始了暴涨。到2006年时已经达到3347元/平方米。虽然随后几年有所波动,但总体维持在3000到5000之间。直到2013年才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29元/平方米。 这几年更是猛增,到2016年的时候已经高达43836元/平方米。如果只算均价的话,这相当于每平米涨了4万多! 而这期间北京的人口并没有增加多少。2006年到2016年间,北京的人口实际上还下降了1.7%(2016年相比2006年),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 人口下降,价格暴增,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价格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土地价格。在土地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越往后,地皮就会越来越值钱,建筑成本会越来越高。这直接推高了房价。 那怎么办呢?我想了两种办法。

第一,严控住宅用地的供给。除了保证必要的配套设施外,尽量控制住宅的土地供应。如果需求依然很旺盛,那么地价和房价都只能继续上涨了。

第二,加大住宅的供应。比如把过去作为配套建设的公房拿出来单独销售,或者在六环以外大量建设限价商品房,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

当然,这两个方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么严格控制土地供给、要么大力兴建保障房,总得有一方加大力度才行。不过,如果政府真的拿出铁的手腕来执行这两条中的任意一条,短期内都能起到作用。

但这两个方案都没有根本解决供需关系的问题,长远看,还是没有解决的。过高的房价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大笔开支,而低水平的租金回报又让开发商不愿涉足保障房的建造。这就像是个无解的难题一样。 但我觉得问题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因为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还有别的选项——比如宿舍、公寓甚至群租,尽管各种不便,但因为价格便宜,总能找到愿意为此付出的人。

蒯昭柔蒯昭柔优质答主

北京为促进职住平衡,自今年2月起,在房山、通州、大兴、昌平四个区县率先试点自住型商品房,此类住宅售价比周边商品房低30%左右,被媒体称为“限价房”或“自住房”,其政策性质为“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土地仍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此类住宅对首次购房家庭和已购房但无第二套房家庭出售等条件,面积以90平米以下为主,性质为经济适用型商品房。此类住宅在北京楼市中扮演了承接经适房和两限房的角色。

此类住宅的大量成交,对周围中低价位小户型房源形成替代,导致周围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出现上涨。据北京住建委数据,今年1-9月,北京新建纯商品住宅网签量为46067套,同比增长118%,但网签均价为23109元/平米,同比增长28.8%,价格增长超过量的增长,而成交价与网签均价的差额在30%以上,量价齐涨非常明显。因此,在北京新建住宅中,自住型商品房对普通商品住宅形成替代,导致后者价格被动上涨。由于今年普通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有限,且部分企业捂盘惜售,在成交支撑下量价上涨势头不减。预计今年四季度,北京住宅市场量价将延续上涨态势,随着大量自住型住房的入市,对普通商品住宅的替代性将更加突出。由于周边地区此类住宅供应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北京二环到五环普通商品住宅继续上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