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时土多?

钱朦滢钱朦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首先把五行搞明白——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土居中央,左右分别为火与金。上为木,下为水。 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这里重点讲土,土在四季末,所以有“润土”之名。同时土还主长夏(六月)。这是从自然界中的土,分阴土和阳土的划分依据。

中医里的土,是阴阳合一的土,是有形且功能性的存在。它具有生化万物,承载万物的功能。 所以,中医里的土,既是生金的母体,又是制水的载体;既包含土的表面润泽,又要具备土的沉稳之性。 因此说,五行之中,土是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但自然界的土太多太杂,中医里的土要在这众多的土中,选取最纯正、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作为自己研究的素材。

怎么找到这些最纯正的代表呢?就要用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另外两个概念:清浊与厚薄。 清浊,说的是自然界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固态还是液态。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把土分为泥士与黄土两类。 黄土,就是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它厚重,具有沉降特性,适合载物,故能承载金木;其色黄,得中和之气,故能滋生万物。它是大地之母,我们生命之源。

泥士,是江河湖海边堆积起来的细小的沙石,它们在水中沉淀,只有微弱的承载能力,很容易流失。颜色呈灰,为湿土所化。其性湿润,可以灌溉植物,但不能阻挡洪水。它就像母亲手中的细软棉布,可以轻轻涂抹小孩的脸部,却不能用来裹住小孩。

全昭沛全昭沛优质答主

五行学说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五者之间既相互资生也相互制约,维持着自然界和人体的动态平衡。在中医学领域被应用于说明脏腑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在中医学领域,根据五行的特性以及取类比象的原则,将五脏、形体、官窍、自然等归属于木、火、土、金、水,形成五系统的范畴。土系统包含了长夏、脾脏、胃、大肠、口、甘味、思虑等。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即一年被分为12个月,12个月分别为六气主运司天和在泉,即各两个半月,长夏属于六气司天的中央运化期,即每年7月中旬—10月中旬,共两个半月的时日,因此,土气主时,不是“8时”;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并非指“8个”或“8种”。

因而,网络流传语“中医讲,五行八时,土多木必克”,既背离五行学说中“五行”之本源,也曲解了五行“5个系统的各类范畴在长夏运化期主时”的本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