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五行属什么关系?

佟芸舒佟芸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易中并没有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汉代儒家根据《黄帝内经》中“土生金”、“木生火”、“水生木”等文字描述而归纳出来的。 《周礼·夏官·大司马》载:“戎右掌三军之禁,以戒五阵之严。一曰火阵,二曰方阵,三曰水阵,四曰风阵,五曰雷阵。”孙诒让疏:“故五行皆具此五状,故分五阵;每阵各主一方,故曰‘戒五阵’也。”

古人根据作战时的阵形划分军队,其中火、水、风、雷、土是五种不同的阵型,这种划分的依据被现代学者称为五行相分法。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可以推论出另一种布阵形式——圆阵。王宏斌在《中国兵法》中认为,如果将火、土、风、雷、水五个字分别加到左边、右侧、前面、后面和中间,就组成了一个环形。 从时间上来看,五行应当是先有五方,再有五行。

同时代的《管子·四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草木厥阴者,其树丛生,至于阳,而不至于深;厥阳者,其树散叶,至于阴,而不至于茂。……土实而生万物,精实而为神明。水火之际,故有雷霆之门。”文中提到了土、阴阳(这里指太阳)和雷霆,但没有出现水、火、风的字眼,说明这些元素还没有完全具备五行特性的存在。

而在《礼记·月令》中则出现了“焚柴于坛,祭青帝灵威仰。”“乃命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的语句。其中的“风师”和“雨师”是后来加入祭祀系统的两个神名,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了风和雨这两个概念。如果风或雨有任何一方缺失,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由此也可以推断,五行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足够的宗教虔诚来支撑如此繁复的祭祀系统。 周易中虽然出现过“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离丽重明,玄精洞章”之类的句子,但是却没有固定反映“水木火土金”的五行概念。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开始用“金木水火土”代表五脏,道家开始用“水阴木火土金”代表八卦方位和五时配五行,才最终确定了五行属性。 以上只是个人对于五行来源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对,欢迎大家指正!

彭奕轲彭奕轲优质答主

在五行学说中,把人体分成五脏,并且把每一种脏和五行中的一项属性对应起来:水对应肾、火对应心、木对应肝、金对应肺、土对应脾。同时,五行学说中还有生克的理论,相生,即相互促进。在相生的理论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彼此存在制约关系。相克理论中的顺序恰恰与相生的顺序相反,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上对肾功能的定义要广泛得多。在中医理论中,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管骨骼生长、主管人体的阴液……一句话,中医里的肾有“阴藏五脏”的功用。肾的功能全靠肾的气化功能,气化是水液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医中把肾中的这个变化比作“蒸煮”。人的阴、阳皆由肾所化生,可见肾在五行中为“水”,在整个脏器中为“子”,即人的根本。

力量上与肺脏是完全相反的,肺主降,力量由肺产生,从上往下使,而气从下往上逆行。在中医中有个术语叫“肾纳气”,即吸下去的气一定要被储藏在肾中才算完成了工作。所以力量的产生,肺是源头,肾是根。因此,我们在发出力量的时候,一定要在下腹丹田处有发热的感觉才说明肾参与运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